“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因城施策,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缺席”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后,今年,在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房住不炒”的表述重新出現。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寫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曾引起人們的關注。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在隨后的“部長通道”上強調,盡管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強調“房住不炒”,但住建部仍將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堅持完善住房的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堅持落實城市的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分類指導,特別是要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到實處;堅持調結構、轉方式,特別是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今年,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房住不炒”的表述重新出現。
“自2019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基本處于平穩運行態勢。這一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地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實施的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組合拳。”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秀池提出,房價過高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明顯的損害。只有長期堅持“房住不炒”,讓房屋回歸居住屬性、讓樓市供求實現良性互動,才能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實際上,自疫情爆發后,多地都出臺了一些刺激樓市的政策,但截至目前,廣州、駐馬店、寶雞等11個城市的刺激政策都被叫停,也反映出中央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
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還能做些什么?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就提出,中央提出“房住不炒”,出臺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使房地產市場保持穩定。但是,仍然存在住房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開發、銷售過程中,房企、中介機構等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有形成寡占市場結構的趨勢。“部分二手房市場,最大的中介公司市場占有率超過50%,很容易形成對房源和客源的壟斷,影響房價和市場透明,破壞住房市場的健康發展。”
莫天全建議,組建跨部門的國家住房市場監管機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調控全國房地產市場,預防部分城市逐漸形成的中介機構高市場占有率的壟斷格局,加強對寡頭企業監管,保障行業回歸到健康有序的競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