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是國內一家大型問答網站,其運營主體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發現,北京一家公司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了“知乎”二字,因此以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將后者訴至法院。據北京知產法院7月22日消息,日前,該院審結了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訴北京知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
北京知產法院二審維持一審判決,認定原審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與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知乎”網站完全相同的“知乎”二字,易使相關公眾對提供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誤認,損害了后者的競爭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根據一審判決,原審被告需在企業名稱中停止使用“知乎”字樣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40萬元。
北京一公司名稱含“知乎”二字被訴
據法院介紹,原審原告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8日成立,經營互聯網信息服務及技術服務等業務,其經營的知乎網站在界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原審被告于2012年成立,成立之初企業名稱為鏡花緣(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營技術服務及咨詢服務等業務。2014年12月18日,將企業名稱變更為北京知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原審原告認為原審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與知乎網站名稱相同的“知乎”兩個中文文字,系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網站名稱,引人誤以為該企業是其開辦或者與其有特定聯系,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16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判令原審被告在企業名稱中停止使用“知乎”字樣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40萬元。兩公司均不服,上訴至北京知產法院。
原審被告上訴稱,其與原審原告之間不存在不正當競爭關系,原審原告在原審被告變更名稱前,并不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實際經營收入遠遠不達判決認定的金額,請求駁回一審全部訴訟請求。原審原告上訴稱,一審判決賠償數額過低,請求改判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116萬元。
法院認定被告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北京知產法院經審理認定該案有兩大爭議焦點。
首先,兩公司之間是否具有競爭關系?
法院認為,兩公司雖然具體的運營模式有所差異,但二者經營范圍存在重合,均利用知識產權獲利,均有用網站發布信息、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企業經營行為,且服務的對象均為獲取網絡服務的消費者。因此,兩公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其次,原審被告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認為,在原審被告公司更名之前,原審原告已使用“知乎”作為其網站名稱并一直沿用至今,“zhihu.com”與“知乎”是可以相互呼應和對照的,且經過持續宣傳,“知乎”網站已成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指的有一定影響的網站名稱,在此情況下,原審被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與原審原告“知乎”網站完全相同的“知乎”二字,即使是規范使用,也易使相關公眾對提供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誤認,進而損害原審原告的競爭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
故一審判決其應當在企業名稱中立即停止使用“知乎”字樣的行為,并無不當。關于經濟損失的賠償數額問題,一審法院綜合考慮原審原告的經營規模、企業盈利能力、企業發展情況、維權合理費用,原審被告的侵權方式、持續時間、主觀過錯程度、侵權后果等因素確定賠償數額亦并無不當。
綜上,北京知產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