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十載春秋,因疫情延期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承載著期待和希冀回歸。隨著不同主題論壇和展映片單的曝光,本屆北影節將展現十年升級、十年突破,海納更為豐富和廣闊的影視概念和影人創作。其中以“入”為主題的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VR單元及其在23日召開的展映開幕式發布會,向所有與會者展現了“VR”技術與電影結合的魅力。
當天,中國電影資料館北影節展映項目負責人、組委會展映部部長林思瑋、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關玲、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李迅,以及電影、戲劇、藝術各行業翹楚受邀參加展映開幕式。
在開幕式現場,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關玲教授分享了學院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的探索和經驗,并將以此次北影節VR展的項目構作為契機,與行業前沿密切關聯,為戲劇影視的教學、科研和創作做鋪墊,為未來的實踐項目孵化、大師班和學術研討會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后續的自由體驗環節也讓到場的嘉賓媒體大開眼界。
點擊浸“入” 感受全方位沉浸體驗
在電影越來越被更多人關注和喜愛的今天,海內外各大電影節在堅持自我特色的同時,也不斷挖掘新的電影能量。落地本次北影節的 VR單元便是其中之一。展映開幕式當天,策展人車琳分享了本次VR單元沉浸劇場的“初心”,她說,VR單元發生在電影節,又落地于戲劇場地,一方面體現了VR從電影和戲劇等藝術中汲取營養,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拓展屬于VR的獨特領域。本次北影節VR單元繼承了往年注重藝術探索的訴求,繼續邀請了全球最新的獲獎作品,更進一步地呈現世界VR發展的最新樣貌,在全球VR發展的歷程中,北影節已經成為重要的展映站點。
本次展映精心選擇18部VR佳作,以“入”為主題,從“入目”“入境”“入幻”“入秘”四個板塊,既有觀看和交互方式的不同,也有內容差異,從而為每一個參與者帶來更為全面和特別的觀影體驗。
一場承載新技術革命的視聽盛宴即將開啟,VR單元沉浸式劇場提供了屬于VR的入口,邀請所有人共襄新視界。
18部VR佳作 開啟未來光影新模式
落地本次VR單元沉浸式劇場的18部作品各具特色,其中不乏亮眼之作。“入目”部分,由侯孝賢、廖慶松監制,包括李中、邱陽、陳勝吉、曾威量及趙德胤的5位華人金獎導演集結打造國際級制作規格,共創VR作品《5x1》,展現華人導演對VR的熱情與企圖心。其中,邱陽執導的《O》在VR中探索了劇場體驗,李中執導的《董仔的人》以主觀鏡頭貫穿,趙德胤執導的《幕后》呈現了片中片的電影場景,陳勝吉執導的《蝴蝶之舞》,穿越時光與隧道,曾威量執導的《山行》主打一鏡到底……五部作品總計時長98分鐘,曾入圍威尼斯、西南偏南、翠貝卡等多個電影節,讓觀眾體驗“電影做主角”的VR影像。
邱陽《O》劇照
“入境”部分為“劇場”主題VR,其中的小說旁白式VR《離去》、拼貼VR《花與彈簧刀》、攝影機與劇場變形的實驗VR《時空交換》都曾入圍2020年圣丹斯電影節,實驗動畫《黑色皮包》曾入圍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每一部都是極具探索特質的實驗性VR作品。
“入幻”部分集齊VR年度精選作品,《咕嚕米的眼睛》提名2020年艾美獎最佳原創交互獎,《鑰匙》(The Key)榮獲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VR作品獎,《戰后家園》結合了實拍和3D掃描,獲得過SXSW最佳沉浸敘事獎,《脫離》則是2020年圣丹斯電影節New Frontier唯一入圍的中國作品。
《咕嚕米的眼睛》
《脫離》
大師VR作品體驗引人漸入佳境,第四部分“入秘”由Laurie Anderson+黃心健的VR三部曲《高空》《沙中房間》《登月》組成。作為受邀參加戛納導演雙周特展的三部曲,本次登陸北影節,也是大師級作品首次在國內共同展映,讓觀眾有機會在國內首次一睹大師VR的魅力。
Laurie Anderson+黃心健VR三部曲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黑色皮包》和《脫離》均為中國作者作品,也意味著中國電影VR技術和VR敘事探索正在不斷與世界接軌的道路上邁進。
展映開幕式現場與會人員不乏業內人士和電影愛好者,紛紛表現出了對VR技術和VR實驗探索的濃厚興趣,開幕式在一片熱烈的氣氛中圓滿成功。而更為精彩的展映作品正在等待大家一睹為快。
作為中國電影資料館承辦的北影節展映單元的主體活動之一,本次VR展映單元由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提供項目構作支持,由繁星戲劇村提供場地支持,創維VR提供設備支持,并獲得Allsodesigh的視覺營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