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激活農村發展活力,鞏固脫貧成效,助推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監軍街道以提質增效、群眾增收、貧困戶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現狀,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推進扶貧產業落實。
立足實際,制定長遠規劃。提出了“一軸兩帶兩園”產業發展思路,制定出臺了《監軍街道深化村級黨組織“追趕超越、立功競賽”推進“一軸兩帶兩園”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312國道為軸線,在312國道路西形成中藥材、花椒種植及鄉村旅游產業帶;在312國道路東形成牛、羊、雞養殖,中藥材種植、花卉苗木及蘋果種植產業帶;從而形成以城區5村為主的商貿產業園區和城郊各村為主的農業產業園區。
打造特色產業,發揮引領作用。在“一軸兩帶兩園”產業發展框架下,經綜合考慮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生態環境等因素,以發展蘋果、中藥材、吊干杏、肉牛等特色種養殖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綠色、安全的現代產業。積極引進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永安村與陜果集團簽訂協議,流轉土地1100畝,發展新型自根砧蘋果產業;集聚延伸,優化產業規模,溝泉頭村、蒿店村依托康瑞源中藥材基地,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連片擴展種植藥材丹參1000畝,蒿店村流轉土地28畝,由和協種養專業合作社新建500頭規模肉牛養殖場1座;充分利用城郊村閑置土地,最大限度改善產業結構,城關村向秦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50畝,種植中藥材丹參;民豐村集體經濟組織整合、整平土地350畝,發展吊干杏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大好局面。
健全機制,提升帶貧益貧能力。街道轄區產業發展將“興產業”與“能致富”并重,以群眾增收和貧困戶脫貧為落腳點,采取“黨支部+企業+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貧困戶”的模式,通過企業帶動,自主發展,建立健全利益聯結和分配機制,促進貧困戶增收,帶動貧困戶217戶,通過務工、保底分紅,每年可實現增收150余萬元,為脫貧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
來源:監軍街道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