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提升“內循環”是當務之急。在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格局下,房地產行業將如何發展?我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則緊跟政策導向,研究“內循環”戰略下的新發展機遇。
事實上,“內循環”之下,地方政府更關注產業發展,抓住國內產業轉移機會,以增加本地就業和收入為目標,做大做厚本地產業。有專家指出,各地政府目前都需要一個能將產業和地產結合起來的發展商,幫助本地產業地產進行融合發展。產業導入,這正是地方之所需,而這也是華夏幸福之所長。
2002年,從固安產業新城開始,華夏幸福就全力探索產業新城發展模式,現已在多個大都市圈核心城市輻射的外溢圈層內建設運營了數十個產業新城。以固安為例,華夏幸福積極參與組建或引入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為維信諾、航天振邦等上市或擬上市企業提供資本支持。此外,固安新型顯示特色產業基地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得益于提前的布局及對機遇的把握,華夏幸福在“內循環”的機遇下,也收獲頗豐。目前,華夏幸福共運營79座產業新城,其中72座實現產業項目簽約落地、66座實現回款、22座實現現金流轉正。而2020年上半年,華夏幸福共新增176 家入園企業,新增簽約投資額 624.6 億元,其中145家為環京區域以外企業,下半年,招商引資成果依舊良好。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華夏幸福平臺化價值不斷凸顯,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成立多個產業基金等,實現了對優質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服務、培育、投資。
不可否認,房地產企業想要謀求突破發展,就要與國家“雙循環”戰略格局共振,才能走得長遠,而華夏幸福有著天然的優勢。未來,相信華夏幸福也將伴隨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實現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