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推動居民習慣養成,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盤城街道采用“兩定一撤”模式,撤除原有分散垃圾桶,改為“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在盤欣家園小區成功打造江北新區首家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房建成后,先后迎來多個區城市管理局和街道辦事處指導、參觀、交流。
進入小區,在道路左側,一座整潔大氣的垃圾分類房隨即映入眼簾。該房占地面積73平方米,建筑面積57.6平方米,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劃分為四個區域,中間區域為垃圾分類投放區,設置四種類別垃圾投放口。
積分兌換處集積分登記、積分兌換和物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方便居民辦理積分兌換業務。窗口處,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讀卡登記,櫥窗里各類兌換商品琳瑯滿目。門房下的顯著位置張貼有積分登記規則,規則設置合理嚴謹,有效調動了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試點以來,該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提高了近50%。
學習休憩區
建筑面積19.2平方米,精致的走廊和長凳供居民休息乘涼。在長廊進口處擺放有各類宣傳展板,居民在休息之余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垃圾分類知識。
后場區域
設有垃圾桶清洗區、臨時存放區、盥洗池及各類衛生工具,主要存放各類等待回收的垃圾桶,保潔人員每天清洗垃圾桶和進行消殺,確保區域衛生干凈無異味。
此外,以人為本、方便居民的設計理念體現在垃圾分類房的每個細節之處。在分類投放箱旁,洗手池,熱水、洗手液、烘干機等設施一應俱全,居民投放完垃圾后可直接洗手。投放區域上方搭設雨棚,正面顯著位置裝有LED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防疫信息、垃圾分類指南及小區通告等公共信息。
垃圾分類房對各類垃圾投放時間進行規定,分早晚兩個時段集中投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時考慮到居民方便度和接受程度,在試點期間也設置了延時投放時段。為確保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成效,街道綜合執法大隊、社區和物業均安排人員在投放點站崗值班,檢查分類情況;招募老黨員做樓棟長,分片督導宣傳;安排執法大隊隊員、社工和物業保安開展24小時巡查督促,及時制止亂丟垃圾行為。
混投混運問題一直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頑疾和癥結,也是難點和痛點所在。隨著該小區垃圾分類房的應用,單元口垃圾桶不見了,整體環境顯著改善,群眾普遍反響較好。
下一步,盤城街道將及時總結小區試點經驗做法,將試點成果逐步運用到全街其他居民小區,進一步擴大小區垃圾分類房建設覆蓋面,同時健全考核督查機制,加強日常管理考核,確保垃圾分類取得實實在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