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決貫徹上級“兩手硬、兩戰贏”重要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三服務”活動,瀝海街道活躍著這樣一批駐企服務員,他們主動出擊、精準施策、分類管理,深入車間一線,了解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解決復工復產難題,全力跑出瀝海復工復產“加速度”。
防疫復工怎么抓? “我們去一線”
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外地員工返崗,市、區兩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內容涵蓋方方面面,對大部分企業來說,一時間也難以迅速篩選消化有效信息,萬一遺漏了關鍵信息,可能會錯失部分良機。為此,駐企服務員市委政法委胡偉峰主動請纓:“我們的作用就是為企業服務,任何一個上級政策信息都有助于企業現階段的復工復產,都會給企業的現階段生產帶來機會,我來做。”他積極幫助浙江安格魯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核實技術總監孔建光個人大數據信息的誤差,確保其2月18日正常上崗。
駐企服務員區人大辦信息中心周欣第一時間帶著區委區政府出臺的惠企政策,深入企業“點對點”指導企業做好防疫措施,協調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問題,讓企業辦事少跑腿、“零跑腿”,幫助企業抓緊復工、盡快復產。
截止日前,市、區、街道三級駐企服務員為紹興市嘉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浙江鑫磊包裝有限公司等企業全程代辦通行證250本,指導紹興市華方園科技傳動有限公司修定完善防控方案,協調返崗員工入住出租房、辦理車輛通行證等30余人次。
口罩短缺怎么辦?“我們送上門”
隨著一輪輪企業復工復產高潮,口罩短缺問題也成為阻礙企業順利復產的絆腳石。駐企服務員市科協王振炯在走訪中發現一些中小企業口罩后續的補給比較困難,市場上采購仍然很緊張。復工復產要加快,防疫措施更不能放松,王振炯千方百計尋找采購渠道,通過各種關系、托了多個朋友,最后聯系到振德醫療,成功幫助企業購買到醫用口罩2萬個。
駐企服務員工作組將網格內口罩緊張問題向街道復工復產工作小組反映,申請調濟7500只口罩,按照急需必需的原則分配到工業園區12個網格內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防護用品緊張的問題。
員工返崗難怎么辦? “我們來包車”
2月25日上午10點,永升包裝、萬榮包裝和雅美包裝三家公司拼車接送的26名貴州員工順利到達。
前幾日,駐企服務員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蔡立剛在聯系浙江永升包裝有限公司時,發現公司產能上不去,負責人表示公司員工50%以上是外省籍的,如果他們不回來,產能只能恢復40%。蔡立剛仔細了解了公司員工情況,提議公司拼車接送外省籍員工返瀝,并對接了萬榮、雅美駐企服務員,三人一拍即合,當即成立臨時工作小組,由蔡立剛牽頭全程與企業工作人員聯動辦理員工包車返瀝的事務,協調車輛對接、申報備案,核實填報貴州員工的身份信息、健康碼獲取、入浙申報等,指導做好隨車防疫措施、測溫、健康信息登記。
區教體局黨建室的王金俊在駐企服務期間,堅持每天7點半到企業走訪,廠區門口體溫測量、新員工報到、核對員工“白名單”,總有他的身影。近日寶泰塑鋁包車去江西婺源接員工回瀝,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安全,客車最多只能承載50%乘客,個別返崗員工位置不夠坐,怎么辦?王金俊立刻提出自行駕車去接,歷經10個多小時,將5名江西籍員工接回瀝海。
街道駐企服務員奕偉剛在上門聯系紹興市亞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時, 獲悉企業有包車接送河南員工的想法后,對細節問題進行具體溝通,消除了企業包車的種種不解和顧慮。
據悉,承載25名河南籍員工的返崗專車,已于昨天上午成功抵達亞特公司。
目前,瀝海街道已經通過包車接送員工150余人,市供電局駐企服務員余洋、瀝海街道駐企服務員張絲銘等正在聯系接送貴州、廣西40多名員工的大巴,近日也將一一返瀝。
下一步,三級駐企服務員將根據疫情發展和復工復產情況,深入了解不同企業的需求和困難,將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宣傳好,讓企業與政策無縫對接,助力企業盡快恢復產能。
目前,瀝海街道累計協調解決企業難題120個,截止2月24日,瀝海街道53家規上企業員工返崗率91.3%、高壓用戶復工指數77.17,規上企業復工指數80.21,復工指數快速上升,企業復工復產駛上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