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傳統國際貿易市場被其影響導致大幅萎縮,中國對外貿易以及原本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小科創企業受到了嚴峻挑戰。但由于海外市場對“中國制造”過于依賴,再加上各國供應鏈根據地基本都在中國,所以短時間內很難找到“替代品”,引領國內中小科創企業出海的聯合運營模式因此迎來了逆勢而上的機遇。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1月至2月,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174 億元,同比增長36.7%,20Q1 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4.1%。同樣的,各大國際知名跨境電商平臺銷售額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據亞馬遜2020一季度的財報中顯示,其第一季度總營收為754 億美元,照比去年同期增長26%。從各方面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疫情造成了B2B市場縮減,但海外線上渠道B2C市場用戶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隨著我國疫情狀態回暖,現已實現全面復工復產,而國外疫情蔓延整體趨勢卻沒有得到良好控制,居民外出消費購物的頻率急速下降,權威調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 76.4%的海外消費者會主動避免去到人流密集的購物中心購物, 52.7%的消費者表示同樣會減少其他形式的線下購物。
疫情的威脅正在促使人們由線下購物轉向線上消費,而跨境電商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有效地填補了線下的消費缺口。
目前,我國2020年上半年的出口規模已經突破2000億美元,跨境電商總營收同比去年增速高達99.8%,達到近年來出口電商增速峰值。
疫情不僅是危機,同時也是一種機遇,疫情的出現正在倒逼傳統貿易向跨境電商轉型。傳統貿易是以B2B的模式向企業客戶進行銷售,這種模式下雖然交易量大,但交易鏈過長,中間加價環節眾多。從前這些弊端并不明顯,可隨著貿易戰和疫情的前后夾擊,海外市場貿易政策受到了極大限制,致使貿易周期延長,無法滿足海外用戶需求,國內部分中小科創企業正在借機擺脫傳統貿易政策的束縛,以打造自有品牌及品牌出海的模式在海外市場尋得一片天地。
反觀跨境電商行業,其以B2C模式進行產品的售賣,采用了預存銷售的形式,剔除了代購、轉運等中間環節,使商品直接觸及目標消費者,不僅提升了產品物流的時效性,還極大地提升了商品在價格上的核心競爭力。
跨境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讓原本遭遇經濟滑坡和疫情雙重打擊的中小科創企業尋找到了更好的市場空間,再疊加助力中小企業全球化的各運營平臺已經成熟,品牌出海已然成為了國際貿易的新形態。
而實現品牌出海除了要深耕供應鏈和物流以外,在運營和營銷能力上也需要同步提高,對此,浩方集團在助力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戰略布局上,有著行業領先的優勢。
尤其在我國表現最為突出的中小制造業轉型和科創企業全球化的問題上,浩方集團更是將傳統跨境電商運營模式進行了“再升級”,打造了全新的聯合運營模式,幫助企業無縫銜接上下游產業鏈,提供包含跨境電商運營、品牌營銷、財稅法咨詢在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還在產品迭代,品類和產品創新等方面給合作伙伴更多專業建議,支撐起中小科創企業從出廠到銷售的全鏈條運作。
如今,跨境電商已經釋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政府也對其表示出了高度重視,并發布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為我國跨境電商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未來,隨著疫情完全好轉,跨境電商行業或許會迎來再一次騰飛,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