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歲老母親的贍養問題引發糾紛,而這個問題和拆遷有關。專業的拆遷律師,既是出色的法律工作者,也是拆遷戶的“心理咨詢師”。今天,讓我們聽聽專業的拆遷律師——專門承辦拆遷類法律事務的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健怎么看。
姐姐阿霞(化名)稱,母親已經80歲了,這兩年一直居住在妹妹家。近日姐姐聽說母親過得很不好,想要接母親回家,但卻遭到了母親和妹妹的拒絕。
妹妹稱,為何非要等到村里要拆遷了,才想著去“搶人”回來孝順呢?
姐姐為此辯解,說想接母親走是因為一個月前去看望時發現母親過的很不好,竟然一個人在鍋爐房里住著。
但妹妹說,讓母親住鍋爐房是因為這個房間最暖和,以前她和婆婆也在這住過,并不像姐姐說的那么糟糕。
鄰居證實,二女兒對老母親照顧的不錯,鍋爐房確實比較暖和,二女兒讓母親住在里面并不是虐待。
但阿霞又說,兩年前她跟妹妹關系很好,就因為村里給母親發了一筆5萬塊錢的異地搬遷款,妹妹就背著她把老人接走了,而且為了防止她分錢,妹妹一直不讓她跟母親接觸。
阿霞的妹妹則認為,姐姐現在要照顧母親就是虛情假意另有所圖,不是她不讓姐姐照顧老人,而是姐姐主動來找她的時間節點不對頭,這次主動接人是因為聽說最近村里要拆遷,想要分老人的錢。但這一點,被阿霞否認。
對此,專門承辦拆遷類法律事務的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健表示,老人遇到拆遷,補償款本可以讓老太太頤養天年,盡享天倫之樂,卻導致姐妹產生隔閡糾紛,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趙健律師認為,法律的功能在于實現權利救濟,從而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但在贍養這種飽含親情倫理的糾紛中,雙方如果僅從法律角度出發,可能會讓具有血緣關系的雙方,在情感的道路上背向遠行,而拆遷與贍養交揉的糾紛本身涉及利益大,更容易導致親情之間的四分五裂。
趙健律師表示,贍養糾紛的形成,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從他的實踐經驗看,最主要的原因是面對財產利益時親情的缺失。法律上,關于贍養,關于征地拆遷,都有清晰的法律規定,如果道德感化不了,那么司法必須起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老人的合法權益。文/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