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養雞不文明 社區協商委員會來協調
樓道燈不亮了 社區協商委員會來幫忙
小區存在安全隱患 社區協商委員會督促解決
這些在小區里看似平常的事,在禹會區大慶街道因為有社區協商委員會的參與變得更容易解決,而社區志愿者的參與,更拉近了社區與干群的關系。
自社區合并以來,禹會區大慶街道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協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結合街道具體情況,推出社區協商委員會,巧用“加減乘除”服務人民群眾,切實把為民服務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聯系群眾
結合服務群眾活動的開展,定期走訪困難、殘疾、孤老、留守兒童、精神病、上訪戶、刑滿釋放等特殊群體,掌握和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截至4月,通過入戶走訪共排查各類矛盾14起,成功化解6起,如妥善處理北王圩自留地違建問題。
減少辦事程序
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及社區協商委員會制度,以服務群眾需求為導向,優化社區服務室,拉近與居民的距離;創建支部網格管理服務,統籌黨政事務和社區自治工作,服務居民零距離;建立社區居民聯系微信平臺,搭建居民學習、反映問題的平臺,縮短了居民訴求時間。通過強化網格員入戶辦理業務,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提升服務轄區居民溫度。
大慶街道
乘以服務質量
通過挖掘有愛心、有責任心、有公益心的社區及黨組織成員、業主委員會成員、樓棟長、居民代表、“兩代一委員”、轄區單位代表和相關專業人士參與社區協商委員會,形成多方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通過定期開展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打造覆蓋全社區的優質服務網絡體系,實現服務居民最大“分數值”。
3月份,前往轄區困難老人家中為其提供打掃衛生、理發等服務,為老人送去了黨的關懷。近日,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整治小區衛生、美化小區環境活動,獲得了群眾一致好評。
除去群眾憂愁
一是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召開協商委員會,在限期內給予辦理答復。二是調動群眾參與社區協商委員會的積極性,強化對社區工作的監督,消除服務不主動、不到位、不及時、敷衍應付等作風問題,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不良現象發生。
供稿 | 大慶街道黨群辦公室
審核 |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