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崢嶸歲月六載;看明朝,勵精圖治更美好。“國之重器,醫路同行”,朗沐上市6周年國際云會議暨中美眼科高峰論壇于5月23日連線中國與美國,累計觀看人次超2.2萬,中外名家線上解讀前沿資訊、探討最新研究,回顧過往、寄語未來。
群英薈萃 源遠流長
此次朗沐6周年學術慶典活動采用云會議模式舉辦,另外和海外華人眼科和視覺研究聯合會合作,舉辦中美眼科高峰論壇也是重要亮點,由于疫情影響,原定ARVO會議期間召開的年度會議被迫取消,此次中美華人專家相聚“云”上,倍感親切!專家陣容強大,王寧利教授、姚克教授、孫興懷教授、徐格致教授共同擔任會議主席,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秘書長胡廣華先生及國內外十九位視網膜病大咖齊聚大會:美國Cole眼科研究所Peter K. Kaiser教授、波士頓眼科咨詢中心Jeffrey S. Heier教授、黎曉新教授、許迅教授、魏文斌教授、趙明威教授、戴虹教授、梁小玲教授、呂林教授、陳有信教授、孫曉東教授、常青教授、文峰教授、張新媛教授、陸方教授,還有USC Roski眼科Amir H. Kashani教授和何世坤教授。超豪華的嘉賓陣容、熱烈的會議氣氛以及評論區觀眾的熱情互動,將會議推向一個個高潮,共同度過了朗沐令人難忘的“六周歲生日”。
六載時光淬煉,載譽進軍國際
雖然全球疫情阻滯了國際會議的舉辦與參與,但在本次“云”端會議中,幾位海外專家攜重寶而至,講述了眼底疾病領域診療的最新進展,重新鏈接上了國際交流。
on Emerging Treatments for Wet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美國Cole眼科Peter K. Kaiser教授
Peter K. Kaiser教授為我們帶來了nAMD疾病不同通路的藥物研發進展,目前藥物的研發通常通過改變半衰期、劑量和親和力三個關鍵因素來達到其更有效治療的目標,其中親和力的提升是最有效的途徑,Peter教授分享了幾個研發中的產品最新的研究進展和表現,以劑量提升為方向的Brolucizumab去年剛剛通過美國FDA批準用于nAMD,其眼內炎癥的發生率已經引起了美國眼科專家的關注,Abicipar pegol也有類似表現,目前正在上市審批過程中;長效藥物KSI-301正在Ib臨床試驗。
所有的研究進展中,康柏西普非常讓人期待和關注,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分子結構中加入了VEGF R2 D4結構域,使得其半衰期更長、親和力更強,0.5mg的劑量即可達到非常出色的治療療效,III期注冊研究證實了注射延長至12周的治療方案的有效性,超過70萬人次的注射表現出了良好的安全性,此外康柏西普能夠同時拮抗VEGF-B和PLGF,這是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比單抗類抗VEGF藥物、brolucizumab和Abicipar拮抗更多的因子,目前Panda研究正在美國及全球順利開展,2019年12月順利完成了兩個III期臨床試驗兩千多名受試者的順利入組。Peter K. Kaiser教授表達了他對康柏西普的滿滿信心!
Gene Therapy,Drug Delivery COVID-19
——波士頓眼科咨詢中心主任Jeffrey S. Heier教授
近些年來, 隨著對AMD發病機制理解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抗VEGF家族的發現,新藥物的臨床推廣為患者帶來了福音。但這種治療模式需要頻繁的眼內注射,許多患者必須無限期的繼續使用才得以保存視力。基因治療可以提供長期穩定的抗VEGF活性,成為研究的新熱點。
在大會中Jeffrey S. Heier教授為我們帶來了最新的AMD基因治療的探索。Jeffrey教授指出眼球是基因治療最完美的靶器官。
1、眼部可以進行局部治療而不是靜脈注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基因載體的全身吸收;
2、眼部相對于全身其他器官相對獨立,存在免疫豁免;
3、由于眼睛體積小,極少量的載體濃度足以達到基因治療的水平;
4、眼部的局部解剖顯示出高度的生理分隔,使特定的細胞群體容易成為治療目標。RGX-314是目前最熱門的nAMD基因治療,正處于I/IIa臨床研究階段,初步結果顯示2年間患者的平均視力有了顯著的改善。
Jeffrey教授最后強調,盡管基因療法在治療AMD中展現出積極的效果,但仍需要大量臨床前期的研究結果來驗證這些問題,同時可為后期臨床試驗奠定基礎。除此以外,Jeffrey教授還COVID-19疫情下的臨床研究以及臨床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療息肉樣脈絡膜血管病變的IV期臨床試驗總結
——廈門大學廈門眼科中心黎曉新教授
黎曉新教授為我們揭開了STAR研究的神秘面紗: 探究康柏西普治療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的IV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
研究納入中國32家臨床中心304位PCV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進行不同方案康柏西普眼內注射治療,第一組方案為:康柏西普 0.5mg Q1M 12周+康柏西普0.5mg Q3M 48周,第二組方案為:康柏西普0.5mg Q1M 12周+康柏西普0.5mg T&E 48周。研究結果顯示:
1、康柏西普單藥治療顯著改善PCV患者視力。兩組人群康柏西普治療48周后,超過90%PCV患者視力顯著提高,尤其是對于中低基線視力(≤0.5)的受試者視力改善更加顯著,Q3M及T&E兩個給藥方案對視力改善組間無差異。
2、康柏西普單藥治療顯著改善PCV解剖學結構。康柏西普治療后,83%以上的受試者息肉得到有效控制,CRT、MRT、PED厚度、PED容積顯著下降。
3、康柏西普治療PCV48周期間安全性良好。與研究藥物有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6.33%)且程度較輕,主要為高眼壓、黃斑病變、黃斑水腫、視網膜出血,轉歸良好。
黎曉新教授肯定了康柏西普治療PC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CV患者起始進行連續抗VEGF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疾病進展是否迅速,在治療12周后及時評估是否需要聯合PDT。
康柏西普在中國從注冊臨床試驗到真實世界數據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許迅教授
康柏西普獨特的分子結構及獨有的VEGFR D4結構域,使得其擁有高親和力、多靶點、半衰期長等優勢。十年研制十億投入,康弘藥業成就了一滴“水”的中國創新成就,上市后繼續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其循證證據,探索優化的治療方案。許教授簡單回顧了朗沐的研發歷程及重要研究,重點介紹了康柏西普另一項重要的IV期STONE臨床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患者一年平均注射1.85針康柏西普,視力平均提高6.22個字母,體現出在真實世界中,較少的康柏西普注射仍然有更好的視力獲益,同時wAMD患者若接受更規范的治療,每次治療間隔不超過3個月,還會有超過10個字母的視力獲益。另外許教授還分享了科技部重點項目——全國黃斑下新生血管疾病精準醫學臨床研究目前的進展,目前的數據顯示,無論是III期注冊實驗還是IV期研究結果,以及真實世界研究,大數據均有力證明,康柏西普0.5mg治療nAMD/pmCNV/DME安全、有效、半衰期更長。其優秀的表現及強有力的循證證據使得康柏西普也受到了更多國際指南和共識的關注,2019年版AAO AMD指南以及臺灣地區的PCV指南,均對康柏西普提出了美好的期待。
RVO診療新進展及康柏西普RVOIII期臨床研究解讀
——北京同仁醫院魏文斌教授
隨著三高人群的增加,RVO的發病人數越來越多。我國RVO患者約640萬,RVO合并ME約236萬。早在2015年,美國AAO、英國皇家指南、加拿大專家共識將抗VEGF藥物作為治療RVO合并ME的一線推薦,2019歐盟指南更新:抗VEGF治療是RVO-ME的一線治療,而且影像學技術的進步(OCT和OCTA)為疾病診療起著重要積極的推動作用。魏文斌教授強調,VEGF/PlGF 在RVO發病機制中發占據重要作用,積極、及早的開展抗VEGF治療有利于RVO-ME患者獲得更大的視力獲益,降低新生血管風險;康柏西普II期注冊研究FALCON結果顯示,3+PRN治療方案可顯著快速、安全提高RVO-ME患者視力。如今康柏西普治療RVO-ME的III 期注冊研究在順利開展中,2019年9月30日已完成30家中心255例患者的入組,期待研究結果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中美眼科高峰論壇:國際大咖巔峰對決
在朗沐6周年之際,中美眼科高峰論壇也如期而至,國際大咖云集,思維火花碰撞、眼道巔峰對決,展現了非凡精彩。USC Roski眼科Amir H. Kashani教授介紹了干細胞RPE移植治療晚期干性AMD的進展情況;何世坤教授深度剖析了視網膜疾病病理生理的表觀遺傳學機制;趙明威教授鉆研多年中漿合并視網膜下纖維膜對PDT治療的療效,一展研究成果;陳有信教授闡述了近視性黃斑劈裂的治療手段,聽眾們紛紛請教關于治療的細節之處。論壇內容之豐富、前沿,堪稱眼科學術的饕餮盛宴,國內外眼科巨擘的巔峰對話令聽眾受益匪淺,為朗沐六周年慶典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疫情之下停滯的中外學術交流再次打破沉悶,展示了眼科人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總結
在疫情下的特殊時刻,為了更好的關愛眼科醫護人員,康弘藥業快速建立了“朗視界 沐光明”醫護關愛基金,本次會議中,王寧利教授介紹了該基金的情況,對該基金助力加強我國眼科醫護人員的專業能力建設,提高眼科醫療服務技能,推動中國眼科醫學事業發展給予高度評價。
朗沐上市6周年國際云會議暨中美眼科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為籠罩在疫情陰霾之下的國際眼科學術交流打開了新的局面,注入了象征希望、奮進、不畏艱險的精神力量。
與朗沐同行、與醫路同行、與中國眼科同行,強者總是要沖破桎梏,勇往直前!祝福朗沐6周歲生日快樂,祝福眼科同道繼續在奮進的道路上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