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困擾全球的難題,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歷史任務。站在2020年的歷史節點回望,中國正在以矢志不渝的精神書寫著前所未有的減貧奇跡。
"過去數十年,中國實現大規模人口脫貧,已成為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的成功典范之一。"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在談及中國減貧事業時給予了高度贊揚。過去40年中國貧困人累計減少7億多人,按照IMF每人每天1.9美元的貧困標準計算,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這份滿意的答卷不僅得益于聯動協同、多效合一的精準扶貧的成功開展,更凝聚著實踐真知的 "中國力量"。伴隨著扶貧攻堅收官年的到來,鄉村振興的序幕正在開啟,鞏固扶貧成果,保證農民增收的可持續性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課題。
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 民企注入力量源泉
"精準扶貧"是在新形勢和新問題背景下,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創新政策,其核心是扶貧到戶到人,優勢是調動最廣泛的力量,激發各個主體的內生動力。推進精準扶貧以來,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推動了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方式,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保障。
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創新出"造血式"精準扶貧模式,通過尋找貧困地區的競爭優勢,幫助建設相關產業形成支撐,支持特色產品銷售增加收入,使貧困地區群眾的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有效推動了精準扶貧的落地,實現了助力脫貧攻堅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雙贏。
千年追尋, 圓夢今朝。當下,脫貧攻堅已進入倒計時。衡量是否脫貧,關鍵看是否實現了高質量穩定脫貧,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在2020年的特殊年份里,受新冠疫情沖擊,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壓力凸顯,貧困群眾脫貧返貧風險不容忽視。另外,脫貧后相對貧困仍然存在,相對貧困治理是一個長遠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由此可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鄉村振興;鄉村不振興,脫貧攻堅就不可能鞏固,只有完善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銜接,保障農民豐衣富足,共享發展成果才是脫貧致富的應有之義。
需要指出的是,相較于扶貧工作,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更廣、難度更大,更需要政府、企業等多方力量的參與助力。對企業來說,鄉村振興階段的考題更為嚴格,這也要求參與幫扶的民營企業能夠從長遠價值思考,如何更好夯實貧困地區發展基礎、賦能和培育持續的競爭優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吳海濤指出,企業要想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首先要具備"三農視野"。首先站在農民視角、腳踏農村土地、身處農村環境來謀劃發展、設計方案;其次,保證企業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做到企業的業務類型和鄉村需求相匹配,企業的組織形式和鄉村新型經營主體相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精準扶貧向鄉村振興過渡時期,不少企業已依托自身優勢,在探索幫扶路徑、創新幫扶組織、深化幫扶機制等方面,做出了深刻貢獻,金融科技企業恒昌就是這其中的優秀代表。
創業之初,恒昌就開始助力"三農",為農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資金解決方案,釋放信用價值。前行中,恒昌不忘學習探索有益經驗,借鑒格萊珉項目經驗,促進該項目在中國的落地實踐。在脫貧攻堅戰中,恒昌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企業的優勢,確立了"精準扶貧+慈善公益"兩輪驅動的基本方略,創新并發展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及銷售支持,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扶貧途徑,形成了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五位一體"的恒昌特色扶貧模式。
10月25日,《恒昌扶貧責任報告(2011-2020)》(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報告》從歷程和成效、做法和舉措、探索和展望三個不同層面對恒昌扶貧工作進行深入總結剖析,提交了扶貧成就的"恒昌答卷"、精準扶貧的"恒昌模式"和新階段鄉村振興的"恒昌方案"。
恒昌創始人兼CEO秦洪濤為恒昌扶貧報告的發布致辭。他表示:公益慈善一直伴隨整個恒昌的發展進程。截至目前,恒昌的公益事業涵蓋了疫情防控、抗震救災、扶貧救困、捐資助學、關愛兒童、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的公益援助。2019年,恒昌發起成立北京恒昌公益基金會,代表恒昌公益邁上了管理更專業、項目更精準、合作更廣泛的新臺階。
活動現場,恒昌高級副總裁朱莉對《報告》也進行了詳細解讀。她表示:在脫貧攻堅戰中,恒昌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企業的優勢,確立了"精準扶貧+慈善公益"兩輪驅動的基本方略,創新并發展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及銷售支持,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扶貧途徑,形成了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五位一體"的恒昌特色扶貧模式,變"輸血"為"造血","扶貧"更"扶智"。
恒昌創始人兼CEO秦洪濤致辭
號準脈搏找到切口 喚醒"沉睡"資源
酉陽花田鄉地處重慶市東南部,是一個山川秀美,物產豐富的人間勝地,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譽。依靠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這里產出的稻米產品顆粒細長,質白如玉,米色透明,香味回繞,從宋朝開始就被朝廷定位成貢米,冠以花田貢米的美譽。不過隨著時代變遷,交通閉塞的世外桃源逐漸變成貧困之地。因為交通不便,山地眾多,花田貢米無法形成規模種植,即使銷售也是少量低價的交易,花田貢米的價值被低估和忽視,是名副其實的"養在深閨人未識"。
一切在2017年發生了改變,這一年,恒昌在推進精準扶貧中將目光投向了酉陽。恒昌成立了桃花源農業發展公司。公司成立后恒昌集中整合當地資源,通過土地流轉、直接帶動生產等方式強化產業扶貧,為當地發展特色農業提供產業支撐。
目前,恒昌已組建起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線上社群營銷、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渠道也被全面打通。此外,恒昌還在需求端和消費端進行鏈接,推出無人智能貨柜,聯合酉陽四家農業龍頭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綠色優質農產品,共同推動消費扶貧、智能貨柜商品品類的豐富多元。恒昌的實踐讓消費扶貧大放異彩的同時,也推動了扶貧產業融入全國大市場,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據當地村民介紹,產業扶貧開展以來,這里再也沒有荒蕪的梯田。花田貢米成為了脫貧增收的"聚寶盆",商業價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村民的生產積極性與日俱增。在恒昌的帶領下,酉陽縣已完成脫貧摘帽任務,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序列,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企業公民委員會專職副會長劉衛華發表演講
產業扶貧發揮聚力輻射效應
在助力酉陽脫貧攻堅中,恒昌展開的產業扶貧探索實踐驗證了產業扶貧的巨大動能。以恒昌的土地流轉模式為例,恒昌通過與村、組、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合同,使得貧困戶增加了土地流轉收入。流轉土地后恒昌出資耕作土地,通過吸納貧困農戶務工,讓其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獲得收入,年齡較大的貧困戶也可以通過技術不高、強度不大的勞動,在家門口獲得收入,實現有尊嚴的脫貧。
冉建波是重慶酉陽縣人,因為收入來源單一,很早就被評為了貧困戶,供養6口人的巨大負擔一度壓著他喘不過氣來。不過生活的窘境在最近兩年得到了改變。2018年冉建波應聘成為桃花源公司水稻生產基地管理員。入職后得到了每月4000元的工資收入,緩解了家庭的困難,同時也堅定了脫貧信心。據不完全統計,當下已有2553家酉陽農戶得到恒昌幫扶,平均每家農戶每年因此增加的收入達到1.68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種內生發展機制,產業扶貧將"輸血"變"造血",已成為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銜接時期,扶貧工作最有力的抓手。恒昌的扶貧實踐說明,只有做好產業扶貧,發揮其聚能輻射作用,才能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激活發展動力。
伴隨著酉陽桃花源項目的成功推行,恒昌的產業扶貧探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企業公民委員會專職副會長劉衛華評價:鄉村振興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恒昌在酉陽的精準扶貧模式發揮了"造血"功能,有助于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特色的精準扶貧路上,恒昌樹立了典范和榜樣。
《恒昌扶貧責任報告(2011-2020)》發布
綠色減貧 譜寫生態發展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恒昌對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理解,不止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生態建設下的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還包括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踐行。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2015年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193個成員國通過了《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歷史性文件,議程涵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理念之一,涵蓋于議程中,同時起到重要引領作用。受此指引,中國的減貧脫貧注重可持續綠色理念,打破與環境保護背道而馳的"魔咒",倡導脫貧和生態協同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減貧。
恒昌在精準扶貧中深知綠色減貧的重要意義,一方面,不忘守住白云藍天的優越自然環境,對生態環境進行大力保護;另一面,深度挖掘當地農產品的綠色價值,結合酉陽生態農業自然稟賦,打造"花田貢米"、"酉雞酉鴨湯"、"酉陽苦蕎"、"酉陽山茶油"、"酉陽蜂蜜"等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為酉陽綠色農產品賦予品牌附加值,推動綠水青山、生態環保成為酉陽獨特的"綠色牌"。
九年扶貧路,恒昌脫貧攻堅戰績碩果累累。
在公益事業上累計捐贈超過4,000萬元;
產業扶貧上,幫助酉陽實現農產品銷售4,500萬元,惠及農民1萬余人;?
消費扶貧上,10萬臺恒生活AT智能貨柜走進辦公室、商場、社區;
教育扶貧上,恒昌捐贈愛心包裹60萬元,6000余學生受益;設立助學金,惠及200多學生……
恒昌扶貧報告發布現場,"小積分 恒友愛"愛心包裹百城計劃正式開啟,該計劃倡導恒昌中、高凈值客戶以線上"積分商城"投資累計的積分,支持中國扶貧基金年會發起的"愛心包裹"項目。項目的開展將引領更多的力量加入愛心慈善行動中。川流不息,奔騰不止。對恒昌而言,助力扶貧,發展慈善公益的腳步會持續前行。
"小積分 恒友愛"恒昌公益"愛心包裹"百城計劃啟動儀式
未來,恒昌將繼續堅持"精準扶貧誠于心,脫貧攻堅踐于行",持續增強造血功能,強化脫貧攻堅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做好鄉村振興的"下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