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引領創新第一動力,也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
一株植物根部長土豆枝頭長番茄、利用人工智能給蝦貝高效脫殼、可以保質10年且味道鮮美的火腿、通過無人機進行生物防治……這些既特別又實用的農業技術是否引起您的興趣?9月24日,“2020年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實用技術路演活動”在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農產品研究所舉行,全國20個優秀實用技術項目通過“云路演”的方式,展示了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實用技術最新成果,在快手三農直播平臺吸引了10萬網友的觀看。
本次活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創頭條、快手聯合組織推介。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機構的權威專家以及經緯創投、慶峰創投等創投的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參與了項目的評審。經過激烈的角逐,NFC果蔬汁超高壓加工關鍵技術、地福來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技術、痕量灌溉“水肥藥菌氣熱”一體化種植技術、無人機生物防治技術、黃曲霉毒素B1污染風險快速評估技術、蝦貝生鮮智能高效脫殼技術、“地下結土豆、枝上長番茄”技術、太陽能清潔供熱供暖與高效設施農業一體化系統、發酵火腿控溫控濕發酵技術、罐裝番茄制品技術等等十項技術獲得了路演前10名。
加速現代實用技術下鄉與創新創業融合
隨著中國創新創業事業走向深入,創新創業正在廣袤農村快速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新增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1300萬。其中,除在本地企業就業及務農外,有5%的返鄉留鄉農民工通過云視頻、直播直銷、民俗特色產業等新業態創業。
為切實解決農村創新創業人員項目不好選,技術不好找的問題,推動現代實用技術下鄉與創新創業融合,促進農村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實用技術對接活動連續兩年來,兩年共吸引了數千個項目在線申報。
據了解,這些項目涵蓋了農產品加工、鄉村特色產品、農產品種植養殖等各類實用技術。其中一部分實用技術,利用了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等新興技術及生物技術,對細分領域的技術進行了改造升級,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比如智能除草機器人、灌溉機器人、蝦貝生鮮智能高效脫殼技術,等等。
路演項目獲專家好評,具備高度的推廣價值
當天路演的20個項目,是從近兩年申報的幾千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的,其創新性、實用性、適用性等獲得專家的一致好評。
據了解,當天不少實用技術項目已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并在技術落地轉化及實際投產中,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出色的表現。
比如獲得多名專家高度好評的“非濃縮還原(NFC)非熱超高壓加工關鍵技術”,將新鮮水果蔬菜清洗后壓榨出汁,經殺菌后直接灌裝(不經過濃縮及復原),完全保留了果蔬原有的新鮮風味與營養,各項指標都有顯著提升。曾獲得2017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2018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長城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該技術已應用于十幾家企業產值達十數億。
“蝦貝生鮮智能高效脫殼技術”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技術,與傳統人工脫殼相比,可節省人工59.8-70.1%,目前該設備已在多家企業示范點應用,累計開展蝦貝超高壓加工蝦仁、貝肉等850噸,實現總產值4995萬元,新增產值1200.6萬元。
“地下結土豆、枝上長番茄”技術可將番茄與土豆嫁接成活率從16%提升至96%以上,2019年測產結果表明:番茄嫁接土豆總產量比單種土豆(未嫁接)增產277.19%;
無人機生物防治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并且在國內多省試驗示范130余萬畝,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赤眼蜂投放及白僵菌釋放,防效達到80%。
“中國農村土地廣袤,產業類型具有多樣性,如何結合產業升級難點和地方產業特色,是實用技術能否創造更大價值的關鍵。”專家表示,這些技術項目具有創新引領性和產業化價值,這些技術普及和推廣,對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創新創業實用技術具有高度的推廣價值,對提升農村相關產業的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改善農村的收入、幫助農民安居樂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隨著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實用技術對接活動的深入開展,將持續推廣實用技術與鄉村產業的結合,促進鄉村創新創業的發展,為創村產業發展和振興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