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既是半導體行業變化叢生的時代,更是在變局中開新局的時代。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10月22日中芯聚源攜手清科集團在上海共同主辦 “2020半導體投資百人會”。大會聚焦“芯機遇·芯未來”,從“科技、產業、投資”三個角度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新發展與合作機遇。
大會隆重地邀請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中芯國際、中微公司等5家集成電路相關細分產業龍頭企業負責人,中芯聚源管理基金投資人代表以及120多家被投企業CEO,半導體產業界、投資界的嘉賓代表,200多人濟濟一堂。
變局中尋求發展
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外部形勢異常復雜、嚴峻。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開篇致辭中表示,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風險很大的行業,投資者要準備做長線,要對這一行業有足夠的了解,沒有本質的認知就難以持續。從集成電路制造環節來看,需要歷史長期的積累,積累時間越長越穩健、發展越順利,這是一個長期投資的行業。
“任何一個國家關起門來都不可能將半導體產業鏈貫通,這一產業鏈是需要全球合作的,國內目前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份額還是很低的,需要正視,更需要開放合作。”周子學強調了開放的重要性。
對于國內半導體產業如何在這一變局當中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國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認為,一方面需要依靠產業界自身的責任擔當,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界的責任擔當。應加強產業界和投資界的深度融合,攜手共進,為半導體產業科學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正能量。
對這一問題,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提到,集成電路行業未來要發展,一是基礎理論要完備,目前,實驗和理論推演已經走向1nm;二是一定要有龍頭企業,只有龍頭公司才能夠整合資源,才能為人類服務的理想推進。大生產是中芯國際最終的目標,所有的方法論和研發都是過程,要按照戰略要求發展技術,要按照市場需求建設產能。
此外,要注重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的“共振”。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提到,國內半導體產業要發展,創新是王道。集成電路從一誕生開始就是創新驅動的產業,同時也需要資本驅動。但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缺少資本和技術的平衡驅動。隨著大基金的設立,資本的輪子不再缺位,但技術創新的輪子時快時慢,有的時候甚至缺失。呼吁真正要解決問題,需要形成集成電路創新資源長期穩定地投入機制,這個機制形成不了,兩個輪子永遠不可能轉得一致,這樣的發展一定是曲折的、低效率的。
從半導體市場機會來看,5G顯然發揮引領作用。而隨著5G商用大幕開啟,激發的深層變革也正在路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介紹說,5G引發的整個智能終端市場將比手機大將近十倍,這一產業機會對芯片廠商來說是一海量市場。同時,5G可大幅賦能。5G可將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無縫融合,可以將AI芯片、軟件、操作系統嵌入到物聯網模塊,提高終端的處理能力,而且再進一步可將區塊鏈能力嵌入到物聯網,從而提高安全性。而5G引發的產業變革潛力無限。3G建網之后產生了智能手機,O2O、微信,這都是3G剛出來時想象不到的;4G之后有了支付寶、拼多多、快手、抖音,這些是4G出來的時候沒想到的;而目前可以看到5G可實現超清視頻、虛擬現實應用,以及智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但未來將不止這些,移動通信的新業態是網絡能力具備以后才催生的,5G一定會產生行業的新應用,而且會滲透到各行各業。
中芯聚源的“成績單”
作為半導體投資界的勁旅,中芯聚源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中芯聚源董事長高永崗在歡迎致辭中說,成立6年以來,中芯聚源管理的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了120億元,投資的項目已經超過了120家。其中已經掛牌上市的企業有13家,正在申請IPO的企業超過了30家。“盡精微,致廣大”,相信“誠信匯聚資源,專業成就價值”的中芯聚源,在各相關方的鼎力支持下,背靠中芯國際的產業背景,以團隊對產業的深刻理解和洞察,以團隊的勤奮和行動力,為股東和投資人帶來了良好的回報,也為國家集成電路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具體來看,中芯聚源創始合伙人、總裁孫玉望提到,過去6年,中芯聚源無問東西,始終專注于半導體的投資,目前為止已經投了一百多家。從投資階段來看,整個中芯聚源的投資覆蓋是全階段的,從天使輪到最后的收購兼并,VC占了40%,PE項目59%;從投資的地域來看,項目集中在長三角的區域占到了60%,這也說明長三角地區是半導體產業的聚集地。從投資領域來看,芯片設計類占到55%,半導體材料占15%,半導體設備占10%。
在收獲6年的快速成長之后,面向未來的變局,中芯聚源無疑有著更高的責任與使命。孫玉望表示,中芯聚源將無問東西,只管耕耘。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和重大機遇,唯有放眼世界前沿,開放合作,加強基礎研究,方能避免形成更大的差距。下一步中芯聚源將堅持深耕半導體領域投資,堅持價值投資,做名副其實的長期主義者,堅持獨立判斷,不跟風、不炒作。此外,將永遠把企業家放在第一位、資本第二位,做企業家的幫手,像做企業一樣做投資。
創造“芯”未來
在“芯”未來環節,舉辦了新時代半導體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論壇,由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主持,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宮萬炎,安集科技董事長王淑敏,瀾起科技董事長楊崇和,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兆易創新董事長朱一明為此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宮萬炎從科創板的角度解讀到,科創板無論從誕生到制度設計再到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創新舉措,都與半導體行業有非常密切的關聯。二是科創板運行將近一年半的時間,總體來說成績喜人。到目前為止,總共有465家企業完成了申報,已經上市188家企業,總市值到了三萬億元,半導體行業比例也在逐漸增加。三是科創板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圍繞集成電路生態,如何更加高效融資、開展并購、加強整合,在制度上還將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而業界代表對整合的呼聲很高。楊崇和就認為,半導體行業目前很熱,在其主要推動因素中,市場不會變化很快,它是一個有機的成長過程;人才也不會變化很大,需要時間培養經驗;但是資本是可快速整合的,目前國內的設計公司就有幾千家,已經過多了,需要整合,希望科創板出臺一些政策鼓勵公司進行收購整合。
尹志堯也提及,一定要堅持開放和合作的政策,而不是對抗和分道揚鑣的政策。而且目前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每一環節參與的企業太多,需要整合發揮合力。
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創新無疑是重要的推動力,王淑敏認為,半導體產業需要技術和市場合力驅動,技術應用的驅動和市場化都是全球化的,企業應該從頂層宏觀來考慮,格局大一點,不只局限于單純的國產化替代,在技術上勇于創新,在替代的同時給用戶帶來更多價值。
同時,馬太效應也將凸顯。虞仁榮表示,以后國內半導體的發展會與美國一樣,慢慢會走向集中,國內半導體公司將大有可為。
朱一明最后提到,未來機會面會更大,更需要長期堅持。同時要合作共贏,堅持全球化,并且要堅持原創性創新。目前國內在基礎性研究和基礎性創新太少了,在整個鏈條上研發投入還是不夠,需要持續加強。
論壇的最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為與會者帶來了關于財富管理和價值投資的精彩演講。
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如高永崗董事長在歡迎致辭中所言,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挑戰嚴峻,困難巨大,但機遇空前,唯有奮力前行。大會現場有知名的龍頭企業、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未來之星,中芯聚源將與大家攜手,為產業發展進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