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冷江鱉業 冷江鱉
序章一
2020年春節,本應回家過年的黃章鈺依然堅守著自己嘔心瀝血的養殖場。在學習了十多年的甲魚養殖技術,經他養殖的甲魚品質優良,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了黃章鈺的準備工作,生石灰消毒,挖土機,工人,因為疫情的關系不能進入,黃章鈺拿起鋤頭獨自干了起來。
疫情慢慢地好轉,備產如火如荼的開展開來,黃章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序章二
2月28日早上,抖音上彈出這么一條消息,“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你愛吃的甲魚就在其中”,這個視頻通過所謂的專業人士分析,憑空推斷出這個“驚天”的大結論,視頻中采用了大量的不確定詞,“可能”、“或許”、“潛在”似是而非,迷霧重重,讓群眾看了膽戰心驚,合肥晚報抖音號進行了轉發,攢得點擊無數!一時間風言風語,把甲魚又一次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幾千年的傳承
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發掘的甲魚標本人已經證明先人食用甲魚補充體力,春秋戰國時范蠡的《養魚經》記載了最早的人工養鱉。
上世紀70年底末,中國便揭開人工養鱉的序幕,經歷了40多載的春夏秋冬,養鱉業日趨成熟,從繁育、培苗、養成到防疫、檢測、運輸,都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生態化的道路,為人類的健康美食做出了貢獻,也培育了二百多萬的從業人員,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行業。
希望
1.政府從實際出發,慎重考慮禁止食用動物名單。
2.那些“磚家”們本著真正為民解惑,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少發表一些不經實據,經不起推敲的奇談怪論。
3.廣大消費者能夠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