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曦陽思慕
本周談了港資(深股通)的流出對于創業板的影響,而創業板影響科技股,而科技股是推動本輪上漲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我去年7月強調的科技大趨勢。
今天高開探底再拉起,尾盤回落,奶媽微博基本上除了高開以外都預測到了,午盤的高點分毫不差。波段調整的節奏以及調整完畢的兩個信號,昨天已經在長文談過了,但是呢,調整和上漲一樣,不可能一路跌下去的,一定是跌一跌,反彈一下,再跌一跌,就像今天,為啥誤判創業板漲幅超過2%的時候,我說是引君入甕,就是這個原因。
那么后續那些地方會有類似這樣的短線反彈呢?
一、本輪波段調整是上升趨勢中的回調,不是終點
自2018年見到歷史大底,奶媽是首次預測歷史大底就正確的,并且去年反復強調不會破新低,曲折前行。
那么本輪的下跌,我依舊認為是不改變大趨勢的波段調整,調整完畢后,依舊會恢復上漲的趨勢,這個大家要了解,所謂趨勢,就是一年以上甚至5-10年的趨勢,未來股市依舊是向好的。
昨日談波段調整完畢的信號主要是:港資(深股通)流出10%左右就基本完成調整,或者是港資連續3個交易日明顯的凈流入(不是實時流入,而是收盤后第二天的凈流入)則判定調整完畢。
所以,雖然波段上我認為有風險,但是波段風險過后依舊是看好未來的。
二、波段調整中的短線反彈
按照過去的經驗來看,一個波段的調整持續時間通常不太短,一個月或以上是比較常見的。
雖然波段的回調是確定的,但是總不會一路跌的,跌一跌,反彈就會產生,而短線反彈通常有以下特征:
1、多數情況下,短線反彈發生在20日線或者30日線附近;
2、多數情況下,發生在邁向20、30日線前出現大陰線的隔日,通常是一個短線低點;
3、在邁向20日線之前,如果發生盤中反彈的次數比較多,那么20日線支撐后的反彈通常不太強,反之,如果是持續性的下跌直接砸到20日線的走勢,那么反彈反而會比較強勢一點;
4、如果20日線出現了比較強的反彈,那么再次下跌觸及30日線則反彈很弱,甚至沒有反彈;
5、波段下跌的短線反彈,大多數沒有新高,因此幅度要有預期,否則如果想投機,容易貪心吃虧;
6、短線反彈大多數持續1-2天,20日線支撐的情況下,多數情況是反彈一天,第2天沖高回落,結束。30日線支撐的情況下,偶爾也存在反彈2天,第3天沖高回落,結束的走勢;
7、所謂天量天價通常適用于個股,指數來說,天量不代表天價,往往后邊大概率還會有雙頭,只不過雙頭的量一定是比周二的小;
8、20日、30日線的支撐短線反彈,反彈最激烈的大概率是前期漲幅比較大的板塊和個股,由于回調幅度也不小,因此在指數出現短線反彈時,這些短期下跌比較大的熱門板塊,依舊會是反彈中最強的板塊;
三、以此為例,我們看看過去的例子
以下都是“上升”趨勢中的波段調整例子,和2015-2018年期間那種“下跌”趨勢中的反彈是不同的。
1、19年3-4月構筑的雙頭特征,期間沒到20日線之前就頻繁發生短線的小反彈,因此反彈很弱,直到大陰線殺跌后隔日接近30日線,才出現強勢的反彈,持續時間2日日,后邊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2、19年9月的小雙頭特征,在邁向20日線之前,基本沒有什么像樣的反彈,因此大陰線接近20日線之后,反彈相對強一些,持續1日,之后30日線沒有抵抗;
3、13年10月的小雙頭特征,10日線有微弱的反彈,直到大陰線殺跌觸及20日線,隔日出現短線低點,反彈2個交易日,之后30日線基本沒有抵抗;
4、14年2月的小雙頭特征,大陰線直接殺下20日線,隔日見低點,反彈2個交易日,之后30日線基本沒有什么抵抗;
總結
1、時刻關注港資的動向,比如今天盤中大幅反彈時,港資依舊是流出的,劇本和周一周二異曲同工之妙,這點我本周反復說過了,至少證明目前為止我是對的。過去我普及過知識,就是尾盤最后十分鐘左右會突然上翹,那是因為港資掛單,但實際上并未成交,下圖可以說明一切:
2、波段調整不改未來的大趨勢,波段調整過程中會有短線的強反彈,短線低點通常發生在大陰線砸20日線或者30日線的隔日,反彈通常持續1-2個交易日(日線陽線為準);
3、短線反彈最強烈的基本是前期漲幅比較大的熱門板塊熱門個股,即短線調整也比較多接近支撐位的個股,弱勢股通常沒什么表現;
4、參與有風險,所以撈點湯可以,別貪心;
5、請以奶媽為準,多去奶媽微博轉轉;
以上是波段調整中短線反彈的一些干貨,別的地方你看不到,至于大盤,相對來說會比創業板要好點,因為大藍籌銀行保險要護盤的。
好了,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