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從10月29日起正式開啟A股網上申購,發行價為68.8元/股,預計發行16.7億股,融資規模為1149億人民幣。此外,港股的發行價定為80港元,發行股份為16.7億股,預計融資1336億港元,在兩地共計融資約344億美元,約2305億人民幣。這不僅是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融資規模,更將成為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融資。作為支付寶的母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之一,螞蟻集團的上市,將有望引領金融科技產業升級,并帶動頭部金融科技企業價值重估。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螞蟻集團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超過100億元。2020年1-6月,在螞蟻集團的支出和營收中,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這3大項的占比分別為35.86 %、63.39%和0.75%,其中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占比最高。在此前的招股書中,螞蟻集團也首次亮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的技術底牌:截至2020年6月底,螞蟻超過1.6萬名員工中,技術研發人員占比已經超過64%。技術研發成果更是領先于國際。
相關業內專家表示,我們正處于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大潮之中,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對金融行業、金融生態產生直接影響,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會產生深遠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具有諸多發展優勢的中國金融科技更有著無限廣闊的未來,通過部署金融科技戰略,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將可以極大的提升自身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螞蟻集團的快速壯大,就是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最佳縮影之一。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金融科技發展,并梳理金融科技頂層設計。央行在2017年5月就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2019年8月22日,央行又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 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要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在此背景下, 我國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紛紛加碼金融科技研發, 推動金融服務在數字化時代更新迭代。其中,央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落地北京、深圳、蘇州三地。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布局也在提速,建行、工行、中行、交行、農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經開業。此外,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同步加速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運用,助力實現普惠金融以及強化風險管控,而這也成為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以新金融領域代表企業恒昌為例,創業9年來,其一直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并對金融科技進行了前瞻性的布局。恒昌的金融科技AB2C發展戰略,包括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其中,人工智能更是重點投入領域,這一戰略內容涵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的處理和理解(NLP/NLU)、深度學習、知識圖譜、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展現了恒昌多年來在金融科技領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的深厚積淀。
目前,恒昌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打造了一系列金融科技平臺,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投顧、智能客戶畫像、智能風控等一系列金融AI服務,并逐步將這些AI能力全面開放,賦能金融行業提質增效。例如:恒昌在2018年就發布了"黑科技"圖靈聲紋識別系統,以1比N聲紋識別技術為基礎,結合圖譜的關聯數據分析,識別身份造假、包裝代理等一系列的欺詐風險。目前,恒昌已經初步形成超35萬人的聲紋庫,聲紋辨認準確率也達到實用水平。
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向上而生,一路蛻變,成為引領社會創新與進步的耀眼明星,與此同時,金融科技的應用日趨成熟,為經濟生活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恒昌近期又基于自身金融科技的打磨和金融服務優勢,開啟線下智能貨柜布局,其推出的恒生活AT智能貨柜,不僅擁有人臉識別、重力感應、智能庫存管理等諸多“黑科技”,更構建起“智能終端+供應鏈+物聯網+融資租賃”的創新運營模式,賦予了產業布局更多金融科技的基因。恒昌還計劃通過恒生活AT智能貨柜,連接并覆蓋更多用戶和創新多元化、多場景高質量金融服務,讓金融科技之路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