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不是有季節性?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復工復產了還安全嗎?全球新冠疫情將會如何發展?各國抗疫策略有何不同?……
在29日下午的
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
張文宏、李蘭娟、翁心華、葛均波、
盧山、陸蒙吉、金冬雁等7位
全球一線專家在一起分析,
給出最新回應
夏天會否結束疫情?全球一線專家這樣說…… 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
新冠肺炎醫療救助上海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為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的主持人,拋出了這個問題后引起了多個專家的熱議。
張文宏:今年最美好的季節可能出現在金秋,10月后或有疫情高峰 張文宏分析表示,金秋10月可能會是疫情低谷,之后可能還有高峰。
消息一出,隨即上了熱搜
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目前沒有標準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最美好的季節將會是今年的金秋10月,這個時候可能是個低谷,后面可能會有個高峰,所以今年基本上是綿延不斷。”
盧山:疫情結束的時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要見招拆招 “我認為也有光明地方,病原體會留條生路給人,最聰明的人隨著世界的變化采取變化的措施。”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盧山指出,現在討論6個月還是2年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是見招拆招。中國已經采取了很好的榜樣。問題是,現在各國疫情策略不同,一定要采取適合病毒變化的措施。再聰明的敵人有自己的弱點,疫情結束的時間不是任何人決定的,是病毒決定的,要向病毒學習,要看到病毒給我們的漏洞和機會。
盧山認為,關鍵是將80%輕癥的人集中起來。最終社會的轉機,是病例數和醫療體系的平衡。不要讓重病人大幅度出現,為何有些年輕人會成為重癥新冠肺炎,因為體內病毒載量過高。現在總人數不重要,要看重癥的數量。如果盡量做到隔離,有的病癥就去控制,不要讓醫療系統被壓垮。
陸蒙吉:6個月、8個月后,會否攻克病毒還是遙遠的判斷 德國病毒學家陸蒙吉介紹,德國不斷提高病毒檢測量,了解到這個病毒到底會有何發展。4月20日以后能否復工、學校能否開學是最大挑戰。現在所有決定都是臨時決定,兩周都會被推翻。6個月、8個月后,會否攻克病毒還是遙遠的判斷。
金冬雁:三四成可能性 會在一年內控制住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分子病毒學教授、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金冬雁教授認為,三四成可能性會在一年內控制住,但是現在擔心新冠肺炎會傳到全世界。
新冠病毒是不是有季節性? 新冠病毒會否隨著氣溫升高,病毒傳播得到遏制?
人類冠狀病毒感染有一定季節性,新冠病毒是不是有季節性還不知道,有這個可能性。金冬雁指出,目前爆發地區來看,中國武漢、韓國大邱等地,比較寒冷、干燥,馬來西亞、新加坡溫度比較高比較潮濕的地方還沒社區大爆發,是不是有規律,需要流行病學專家做一些研究,才能說明,新冠病毒和溫度、濕度有沒有關系。
復工復產了還安全嗎? 疫情下,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壓力很大,復工復產了安全嗎?
張文宏認為,除了中國疫情控制比較好以外,整體疫情沒有有效控制,尤其是歐洲是疫情爆發的震中。美國疫情還在上升,到現在很難知道疫情何時結束。
目前中國疫情控制,本地病例在個位數,復工復產的安全性是比較好的。大家不要擔心,雖然復工復產了,對疾病控制重點轉向防輸入,對復工復產能夠提供很好保障。
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 最近大家擔心留學生狀況,國內疫情會否出現二次爆發?
張文宏坦言:“我發現最近大家比較憂慮的是,在國內會擔心疫情輸入。最關鍵一點,歐洲美國在疫情防控初期準備不充分,但是目前也能看到不同的國家采取策略不同。中國策略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歐美可能會考慮到長期控制疫情減少對經濟損失。但是隨著疫情發展,歐美很多國家采取策略的和中國策略已經很接近。國外留學生、同仁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
關于國外留學生回國會不會帶來比較大的輸入風險,張文宏認為,目前對于境外輸入,海關篩查、隔離,社區防控,醫院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建立,全流程都進行了很好的控制,“這一波控制比第一波控制好的多,是有把握的。”
國際疫情究竟什么時候結束?
張文宏總結:難以預測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總結時說,除了中國對疫情控制得比較好以外,世界各地整體疫情還沒有得到很有效的控制,歐洲已經成為疫情爆發的中心,美國也進入疫情蔓延的過程中。目前,很難有把握來預測國際疫情到底什么時候會結束。
他指出,國內抗疫戰雖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目前并沒有放松警惕,只是把防控的重點轉向了嚴防境外輸入。針對“疫情什么時候會結束”的問題,他表示,新冠肺炎在未來仍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疫情的結束時間目前還不能預測,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民。
延伸閱讀: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71萬例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0日6時05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71萬例,達716101例,死亡病例達33881例。
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累計突破13萬例,達139675例;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是意大利,累計達10779例。
世衛呼吁全球準備打抗疫持久戰 外媒認為“機會之窗”已關閉 外媒稱,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3月27日說,就新冠病毒進行廣泛檢測至關重要,各國不應因報告病例更多而受指責。他還呼吁轉變公共衛生戰略,使我們能夠“與這種病毒共存”,直到疫苗問世。
據美聯社3月28日報道,瑞安的言論表明,世衛組織對疫情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該機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新冠病毒還會存在一段時間。
瑞安在世衛組織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沒有人能夠預測這場大流行將持續多久。我們正在進入并邁向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這場大流行在許多國家的周期才剛剛開始。”
報道稱,過去幾周,世衛組織官員在日內瓦的每日記者會上不斷談及努力遏制病毒傳播的“機會之窗”,但隨后,有跡象顯示控制疫情的窗口已經關閉。
瑞安27日呼吁,從采取旨在為這一大流行“降溫”的措施轉變為采取旨在“實現更精確目標和定向目標”的措施。他說:“這些措施將使我們至少能夠與這種病毒共存,直到我們能夠研發出一種疫苗來消滅它。”針對這種病毒的疫苗預計至少需要12至18個月才能制成。
世衛組織官員還警告說,關于該病毒的許多問題仍然不為人所知,包括為什么一些非老年人或沒有基礎疾病的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會出現重癥。瑞安說,50歲以下人群中,10%至15%的人將出現“中度到重度感染癥狀”。
與此同時,世衛組織官員強調了廣泛檢測新冠病毒的重要性,稱這將使衛生官員更好地了解疫情,盡管越來越多的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可能會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