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公布的一期不合格食品通告顯示,海底撈火鍋富春新天地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7月29日,海底撈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該店的抽檢不合格現象深表歉意,集團食安部門也委派專人及專業機構到門店現場進行監督抽查,對存在問題的門店將直接處罰店經理。
今日,海底撈一門店筷子檢出大腸菌群”登上微博熱搜。對此,海底撈最新回應稱,涉事門店已經整改過,目前已經恢復營業。
回應稱筷子儲存過程中致大腸菌群出現
根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通告,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即富陽區富春街道北環路28號201室(F3-8/9/10/11鋪))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該批次筷子生產(購進)日期為2020年4月29日。具體不合格項目為“大腸菌群,/50cm?”,而這項指標的標準值為不得檢出。
7月29日晚,新京報記者撥打了海底撈的客服電話,工作人員稱目前海底撈門店使用的餐具都是經過清洗、消毒反復使用的非一次性餐具。涉事的杭州海底撈富春新天地店工作人員則稱,大腸菌群被檢出的事件屬實,發生在今年4月29日。
對于海底撈富春新天地店筷子被檢測不合格的情況,海底撈方面7月29日晚回復新京報記者時說深表歉意,并稱其他茶杯、餐具等檢測合格。對于上述批次筷子出現不合格的原因,海底撈方面表示,“經過對該門店從筷子清洗、儲存、轉送至前廳、前廳儲存過程進行全流程排查分析,基本判定為筷子儲存過程中導致。”
此外,海底撈方面稱,2020年1-7月,各地相關職能部門共對海底撈全國門店進行206次餐具抽檢,其中涉及筷子抽檢的有19次,涉及19家門店。所有餐具抽檢中,除杭州富春新天地店有1批次筷子抽檢不合格外,其余205次合格。
問題門店處罰店經理
這已經是今年7月以來海底撈第二次“道歉”。有消費者7月12日在濟南海底撈連城廣場店就餐時,在烏雞卷中吃出硬質塑料片。7月20日晚,海底撈火鍋官方微博稱,對顧客消費時遇到的情況表示非常抱歉,有問題食品系供應商工廠灌裝環節員工操作不規范,導致產品標簽掉落到產品中。
對此次筷子被檢出大腸菌群一事,海底撈方面表示,公司將繼續優化餐具清潔設備,從2019年7月開始,已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的引入,開展餐具清潔項目。目前引入新技術設備的筷子清洗機通過驗證,消毒效果良好,已啟動推廣計劃,力求系統性解決問題。“我們將加強自查,每個月在公司官網公示集團食安部門對門店自查的缺陷報告,實現社會和食安部門的雙重監督。集團食安部門也委派專人及專業機構到門店現場進行監督抽查,對存在問題的門店將直接處罰店經理。”
餐飲行業餐飲具清洗不合格問題較突出
餐飲具清洗消毒不合格是目前餐飲單位存在的一項突出問題。除了杭州海底撈富春新天地店外,一同被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的還有桐廬川府餐飲有限公司(桐廬縣縣城濱江路1735號)使用的1批次湯勺,杭州粵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城區之江路624號)使用的1批次茶杯、1批次骨碟檢出大腸菌群。
今年7月20日,河南駐馬店市場監管局發布的最新一批次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通告顯示,抽檢的160批次餐飲具、餐飲食品及食品原料中,有16家餐飲單位的24批次餐飲具檢出大腸菌群。而在去年11月7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的2018年度第5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評價性抽檢結果中,簡陽市海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海底撈火鍋龍湖三千集店)所使用的消毒筷子和消毒碗,檢出大腸菌群。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造成餐飲具中的大腸菌群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污染,如餐飲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或餐具干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溫度。操作人員在上完衛生間后洗手不徹底,個人衛生狀況未達標,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衛生狀況。如果使用大腸菌群超標的餐具,會引起腹瀉、腸胃感染等。
食品安全業內人士介紹,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確保餐飲具消毒合格,一般要采用100攝氏度的蒸汽或煮沸消毒,并保持10分鐘以上,或者采用120攝氏度以上的紅外線消毒保持10分鐘以上。餐飲用具清洗或消毒后宣瀝干、供干,消毒后的餐飲用具要及時放入專用的密閉保潔設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