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是新技術產業化形成的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引領科技進步、驅動內生增長的重要作用。對于規模達到一定量級的城市經濟體而言,新興產業發展水平極具指標性,能夠反映其在技術研發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價值鏈延伸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本文基于國內萬億級城市新興產業數據對比分析,認為新興產業已發展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成為萬億級城市的產業地標。
一、新興產業構成萬億級城市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長為“第一梯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肌群
根據2019年國內城市GDP量級分類,我國共有4座GDP在2.5萬億以上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5座GDP在1.5-2.5萬億的城市(分別是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以及8座GDP在1-1.5萬億的城市(分別是天津、南京、寧波、無錫、青島、鄭州、長沙、佛山)。GDP在2.5萬億以上4座城市,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GDP占比均超過了15%。其中,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GDP占比均超過30%,北京均超過20%,兩座城市代表著國內城市新興產業發展的最高水平。GDP在1.5-2.5萬億的城市中,蘇州、武漢強勢領跑,兩座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均突破3000億元、占GDP的比重接近2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均突破4000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0%。GDP在1-1.5萬億區間的城市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GDP占比大致在10%上下,其中,天津為12.5%、長沙為9.9%、寧波為9.35%、青島為8.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GDP占比則差異較大,長沙為30%、寧波為17.9%、鄭州為14.2%,天津與青島不足10%。
圖1 2019年萬億級城市新興產業占GDP比重
說明:數據來源為各城市2019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及公開統計數據,因上海、廣州、成都、佛山缺少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數據,南京、成都、無錫、佛山缺少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數據,故未納入圖1顯示
二、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為萬億級城市“標配”,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兩大領域的產業集群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9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國內萬億級城市共計31個產業集群入圍。其中,北京、上海、武漢各4個,深圳3個,天津、廣州、成都、杭州、青島各2個,重慶、長沙、寧波、蘇州各1個;17座萬億級城市中,僅南京、無錫、佛山暫無產業集群入圍。從重點領域的分布情況看,萬億級城市共培育15個新一代信息技術技術產業集群和10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其中,上海、武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各有3個集群,涵蓋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領跑優勢明顯;北京是唯一一座擁有2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城市,形成“北研發(昌平區-生命科學研發和創新)、南制造(大興區-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的產業發展格局;青島、成都、長沙、寧波等城市把握地方實際和特色,聚焦現實需求和增長潛力,通過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色產業,在國家級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的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圖2 萬億級城市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分布
說明: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繪制
三、國內主要城市聚焦新興產業強化謀劃部署,密集發布扶持政策,智能產業、數字產業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海于2018年11月對外發布《上海市產業地圖》,聚焦集成電路、機器人、航空、生物醫藥、北斗導航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融合性數字產業,實施掛圖作戰,為尋找技術、標準、人才服務和產業鏈合作提供指引。杭州于2019年9月推出“新制造業計劃”,將培育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置于制造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提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應用萬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數字安防等5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以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應用等10個以上百億級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今年以來,疫情成為加速新興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多地危中尋機,面向新興產業釋放政策紅利。寧波于3月出臺指導意見,錨定醫療健康、工業互聯網、“5G+”、數字經濟、智能物流等5大新興產業重點發力。青島在上半年密集出臺了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政策,通過開放城市場景和產業鏈,瞄準“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新賽道發起沖擊。此外,天津、長沙、廣東、山西、山東等地圍繞產業集群培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展開相關部署,密集釋放一攬子利好政策,引領新興產業開啟新一輪快速增長。
表 各地近年來新興產業相關支持政策匯總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國內萬億級城市已成為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的主陣地,且隨著新技術、新模式在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的率先應用與潛能釋放,各地更加重視基于本地產業資源與創新資源稟賦,加強競爭性與選擇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謀劃。在政策的牽引帶動下,新興產業迎來新“窗口期”,有利于各類資源的跨區域流動與優化重組,加快形成眾多新興產業集群競相崛起的新格局,從穩增長、擴內需、促轉型等多個維度對沖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拉動中國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
來源:寧波新經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