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OA行業頭部企業泛微網絡發布2020財報,全年營業收入 14.82 億元,同比增長 15.27%;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64.28%。在疫情籠罩的2020,我國GDP增長僅為2.3%,泛微能拿出亮眼數據,是其一直推崇的EBU模式,在競爭激烈的0A市場中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6年,泛微市場端祭出管理創新大招,開始推行EBU模式,讓團隊獨立運作。
泛微EBU可謂是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的中國版,即泛微讓企業內的優秀銷售人員,自行組建團隊。泛微的目的要把一線同仁的戰斗指揮權發揮到最大,讓總部資源整合更有效,讓協同作戰能力更突出。
網上有文章披露,泛微選拔EBU領導的政策是,如果這個人在公司內部做銷售,一年能夠做500到1000萬業績,自己有意愿都可以單干。這像極了土地改革的“包干到戶”,充分調動了銷售大牛的積極性,他們紛紛組建團隊,搶占市場,賺取更高的收入。
上述選拔標準應是泛微初期的理想模式,2019年,泛微開始在社會上公司招募EBU合作伙伴,從內部選拔到外部招募,準入門檻下降到任何人想干都可以。
而泛微在2021新春年會上,更是宣稱EBU團隊過去一年新增100多個,已經達到500多個,代理商數量也超過400個。
對于泛微而言,代理商只能算作“協軍”,他們除了泛微產品,還可以代理其他產品,主要精力放在泛微身上多少,不好估量,能賣一單算一單,出工不出力的大有人在。EBU團隊則不同,是出身泛微的嫡系部隊,王牌軍,是承擔攻城伐地,跟同行拼刺刀,搶市場的攻堅部隊,14.82 億元的全年營收,絕大部分出自蘊含泛微正統血脈的EBU團隊。
“以前是單兵作戰,完成當月考核業績就能放松一下,現在不僅自己要拼命想著簽單,還要管著團隊兄弟的吃喝拉撒,一刻不敢放松。”有泛微EBU團隊負責人表示。
EBU團隊這面在攻城拔寨,泛微那面在樂享OA霸主地位,看著兩全其美的事兒,市場也有不和諧聲音傳出。有客戶表示,泛微都是標準化產品,若有定制需求時,EBU和泛微都會加價,導致價格突然上升,EBU相遇于中間商,要賺取一層差價。另一槽點是老生常談的交付能力不足,EBU團隊只有幾個人,而且主要是銷售人員,客戶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再向總部請求支緩,時間陳本和溝通成本較高,加長了交付時間。
而且,泛微自己不做業務,客戶哪怕想和泛微直接簽約都不行,只能通過當地EBU,無法甩開EBU這一中間商賺差價。
不管怎樣,EBU為泛微快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從泛微年報來看,營收增速逐年下降,2019年同比增加28.1%,2020年僅為15.27%,幾乎腰斬。EBU還能為泛微提供多少驅動力,還有待市場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