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中國,北京),第三屆中國超級算力大會(ChinaSC 2021)在北京順利舉行,本次大會聚焦超級計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進展,邀請了全國人大代表 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中央社會服務部部長徐國權,中國科學院院士、聯盟理事長陳潤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士潘毅,,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院研究員、聯盟理事長袁國興,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孫家昶,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林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譚光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忠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所所長何寶宏,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沈文海,中石油集團數據中心總工程師賴能和,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潘景山,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秘書長安靜,國際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咨詢委員會亞太區主席宋慶春,以及來自華為、聯想、燧原科技、英特爾、壁仞科技、北龍超云、離婁科技、廈門算能科技、深燃、沐曦科技等企業的行業領軍人物,一起共話算力經濟新時代,探索算力對于新基建的重要意義。
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2021中國高性能計算機(HPC)性能TOP100榜單,該榜單由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高性能計算與數學軟件專業委員會,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聯合公開發布,這也是“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榜單”的第二十次發布。
圖片:CCF高專委舉辦簡約紀念儀式,左起依次為張云泉、袁國興、孫家昶、張林波
在本次大會上,還同期發布了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清華大學教授陳文光、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Pavan Balaji研究員和瑞士蘇黎世實驗室Torsten Hoefler教授聯合ACM SIGHPC China委員會共同發起的國際人工智能算力性能排行榜——AIPerf500發布。
AIPerf500繼2020年第一次發榜之后,時隔一年,AIPerf500榜單再次發布。本次AIPerf500榜單顯示,“鵬城云腦II”繼續蟬聯榜首,AIPerf得分為194527.5TOPS;排在其后的是一臺新一代神威高性能計算機,AIPerf得分為53704.5TOPS;聯泰集群研制的一臺智算設備位列第三。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本次榜單發布人之一,張云泉介紹稱,HPC TOP100已經走過了20年,而AIPerf500還是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目前AIPerf500榜單的上榜機器均來自國內,雖然新增機器數量“不及預期”,但他表示,考慮到受新冠疫情等各種因素影響,大家對將這一測試標準推向國際化的難度是有心理準備的,“后續還將繼續努力”。
當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而這也直接導致了行業對于算力需求的高漲。目前,在處理或者訓練的大規模的神經網絡的模型,參數規模在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規模,規模數量呈現指數型增長,這也對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中國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院 張云泉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在大會致辭中所談到的:“現在整個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已經深刻的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大數據必將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方說在我熟悉的生物領域,就導致了精準醫學的出現,它會使得我們用藥更加準確,診斷更加科學,而治療更加有效。不只是這樣,大數據必將深刻的改變生物醫學的范式,使得我們從現在以診斷治療為主,過渡到精準醫學時代,以健康保證為主。所以,社會在大數據的驅動下,在各個領域在發生著深刻的,范式的變化,而大數據必然帶來了大的信息的時代,也要求大的算力來挖掘大數據帶來的新的知識。所以,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算力適應了我們整個人類的社會科學發展的需求,也適應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創新變革的需求。”
在談及AIPerf500排行榜發布的意義時,張云泉表示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公眾需要一個簡單明晰的指標來回答“ 哪套計算系統的人工智能算力更強”“ 整個智能計算領域的發展狀況如何”等問題;
二是傳統的高性能計算機測試結果與人工智能需要的性能不完全一致,高性能計算算力測試程序主要評測雙精度浮點數運算能力,而人工智能訓練以單精度浮點數或16位浮點數為主、推理以8位整數計算為主,因此需要一種新的評測標準。
會上,清華大學副教授翟季冬發布了用于評測計算機系統訓練大模型能力的測試模型AIPerf-MoE。該模型規??勺儭⒉⑿心J娇烧{、支持混合精度,能適應不同系統內存、不同網絡拓撲及不同計算硬件,可根據系統大小彈性測試上述能力。
翟季冬認為,為了更好促進智能超算中心的發展,反映智能超算中心的整體計算能力,設計一套可擴展的智能評測程序至關重要。AIPerf評測程序致力于體現典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同時相比于國際同類評測程序,它具有更好的可擴展性,該特性對評測超大規模智能超算中心至關重要。
圖:清華大學副教授翟季冬
在本次大會上,除了兩份重要的算力排行榜單發布外,行業內的領軍人物也發表了基于自身研究領域,對于當下算力應用的狀況的真知灼見。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學院院長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士潘毅院士,壁仞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唐杉,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行業應用總監甄亞楠,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離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擁權,廈門算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高鵬,沐曦光啟智能研究院科學家李兆石,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研究員張瑋先后發言。
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學院院長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士潘毅院士認為,目前生物醫學研究已經進入了大數據的時代,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個數據已經大到管理、處理都非常大,但同時又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海量的臨床行為需要大量計算機的存儲器和計算算力來解決。同時,潘毅院士還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人工智能在生物醫學大數據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第三代人工智能所具備的特點,同時闡述了在算力資源還相對緊缺的當下,如何以最優的形式利用算力資源。
圖: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學院院長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士潘毅院士
致力于成為中國高端算力基礎設施領軍企業的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壁仞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唐杉的觀點是,希望用通用的算力來解決在人工智能在AI訓練、AI推理和相關的視頻處理等應用場景中,對于算力需求的潮汐性特征等問題。
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行業應用總監甄亞楠則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對于用戶算力需求變化的洞察,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是由北京市懷柔區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聯合共建,目前主要以超算、人工智能計算服務為主。
甄亞楠看到,隨著北京超算客戶不斷的增長,不同的行業的算力需求也隨之而來,這也引發了北京超算對于整個算力服務模式的思考,如何從商業運營的角度,通過更加細致化的服務匹配市場上中小微企業或者是中小微用戶它的算力需求。北京超算認為,小規模集群快速擴容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滿足不同領域行業客戶的使用需求。
圖: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行業應用總監甄亞楠
在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從產業的角度分析了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關注的10個問題,他認為,人工智能正在從學術走向產業,產業界關注的是學術研究成果如何轉化成生產力的問題,這里面仍然有無數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研究,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
在人工智能的產業化進程中,離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擁權介紹了計算機視覺方面產業化的一些工作進展和實踐。陳擁權指出,2019年我們國家高速的客車流量是78.14億輛,貨車流量24.28億輛,2020年底我們國家的數量是16萬公里,居世界首位,雖然有這么大的公里數,但是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的頻繁發生還在增加。陳擁權認為,如何把現有的計算機視覺還有AID和更多的手段應用到交通運輸中,提升效率,打造更安全、更高速的路網是離婁科技一直在產業里實踐的工作,離婁科技與學術界和產業界相關同行正在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圖:離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擁權
廈門算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高鵬則認為,算力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動力,作為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和算力平臺的公司,算能科技一直在努力打造出市場需要的和客戶需要的算力平臺,算能科技從5個方面進行設計和考量,包含了性能、功耗、命名、成本和可靠性。
圖:廈門算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高鵬
作為在GPU領域探索的公司之一,沐曦光啟智能研究院的愿景是打造世界最先進的GPU,沐曦光啟智能研究院科學家李兆石為大會嘉賓做了“通用算力平臺的編程模型的機遇和挑戰”的報告。李兆石認為,GPU的設計挑戰是非常多的,這些挑戰是非常好的機會,給了行業內新晉者彎道超車的機會。
圖:沐曦光啟智能研究院科學家李兆石
來自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研究員張瑋研究員也帶來了濟南超算中心在超算領域的最新發展介紹。據張瑋介紹,隨著2019年濟南中心科技園起動,2020年山河超算平臺上線運行,今年山河超算平臺實現了云服務化。山東省在“十四五”規劃里邊就提出了要加快建設發展數字經濟,這也給濟南超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濟南超算要打造成為供給算力的超級大腦,打造超算生態的高端基地,培育產業鏈群的專業園區,培育計算學科的中堅力量,同時希望打造成為匯聚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以及拓展國際合作的開放平臺。
圖: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研究員張瑋研究員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一直來和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有著緊密的合作,為聯盟以及成員企業、地方政府、學術科研機構等單位之間牽線搭橋,促成了很多有新意、有價值的合作。為了進一步建立穩定的合作平臺和長期運作機制,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潘景山與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秘書長安靜進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院研究員、聯盟理事長袁國興和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沈文海共同見證簽約。
圖:沈文海 潘景山 安靜 袁國興(從左到右)
在本次大會最后,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秘書長安靜女士也對聯盟一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2022年的工作進行展望。據安靜介紹,今年聯盟圍繞著九三學社推動主體合作,還落地內蒙古超級云大腦,這也是基于領導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動了產業在一些地區的落地,取得了一些成果。2022年,聯盟希望可以加強好的技術標準、好的產業,和專家組的科研項目結合起來,共同打造地方上的產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