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發揮其社會作用所必備的共同特征,是其價值取向、知識體系和素質能力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國企業家隊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中國的企業家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以創新和實干為企業家精神注入新內涵。其中以“中國最具商業價值90后”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鐘明玉為典型代表。
企業家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商業生態和市場競爭格局,涌現出了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這一時期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容是“開拓精神”,借助互聯網將西方市場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快速在中國推廣,從沿海到內陸,從城市到農村,讓互聯網產業和中國經濟深度融合。
同年4月,鐘明玉在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農業+互聯網”的商業化模式試行,打造出當時中國最大的休閑農場占地面積8000余畝一期2000余畝,不僅帶動珠三角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也推行了“農業O2O”的模式,為兩年后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的布局提供了先行試驗,成為中國休閑農業影響力人物并對話央視康輝;也為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成立農村淘寶事業部、京東集團鄉域縣鎮相關計劃提供了參考,成為第一批農業擁抱互聯網的時代人物。鐘明玉因此被譽為“中國最具商業價值90后”,出席新加坡“通商中國”企業家年會“慧眼中國環球論壇”,作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分享嘉賓,榮登新加坡《聯合早報》頭版頭條。隨后發表《農業轉型要留住年輕人》主題演講,她談到:不管是創業還是做生意,人的問題是根本問題,謀發展敢創新一定要“留住年輕人”。“未來是基于新的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對于我們今天思考的農業來說,要看到農村人口,也要看到城市人口;要看到地上人口,也要看到網上人口;要看到現有人口,也要看到未來人口。人即流量入口即農業轉型消費升級。”當提到很多人并不看好農業,覺得農業就是耕地種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辛苦也十分痛苦時,鐘明玉認為,苦是必然的,但農業是一個有生命力和無限潛力的產業。“它不同于房地產也不同于景區,農業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等外界因素變化而變化,這是一個靈動的生態圈,充滿活力。”當眾多90后紛紛投身于互聯網領域并受不少投資機構青睞快速走上資本市場時,鐘明玉卻反其道而行,“我就是喜歡傳統行業,例如實業和制造業。互聯網是這個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是一只無形的手滲透在各個產業鏈中,作為90后,尤其是93年出生的一代,跟中國互聯網一起長大,在互聯網公司混口飯吃并不難,但是中國傳統行業那些工廠、工程、大型企業如果倒閉將有很多人沒有飯吃,我如果能幫轉型成功,那是多么開心。”鐘明玉不僅具備整合各類生產要素的能力,也擁有創造性思維的邏輯及其萌發與孕育優秀企業的生態環境。在企業競爭的賽場上,獲勝者往往是最具有理性思維的企業家。新時代的企業家需要擺脫“憑經驗、靠感覺”的管理思維,依靠邏輯和科學探究市場規律,通過嚴謹的科學分析,洞察問題,發現商機,決勝千里。
同年12月,鐘明玉將“農業+互聯網”的模式轉化為“互聯網+農業”的模式試行在打造特色農產品中,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聯合遼寧省東港市重磅推出中國首款“互聯網 + 農業”的七星級草莓,助力區域農產品上行,扶植地方產業,幫助農民增收,倒逼源頭標準化、品質化,打造具有中國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鐘明玉的農村電商戰略,始終把“農產品質先行”作為重心,以地方優質農產品為著力點,利用互聯網營銷方法,助力塑造農產品品牌;地方農產品與鐘明玉的資源平臺、強物流、大市場實現對接,極大開放和擴充地方農產品的線上入口,擴大流通半徑,將有效促進銷量,幫助農民增值增收,體現市場經濟的主體責任。鐘明玉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先行者”詮釋出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扎根中華文明。中國傳統文化中“重人輕物”的理念有助于企業家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形成融洽的勞資關系;中國傳統文化中“貴義賤利”的規范有助于企業家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注重道義對企業行為的約束,構筑健康的商業生態;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有助于企業家在實現局部利益的同時致力于社會價值的創造,推動全社會的共同進步。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由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全球產業鏈和國際貨幣體系也面臨重構與變革,這給新時代的企業家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家致力于創新,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用創新引領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家著力爭奪高端科技的制高點,彌補自身在產業鏈中的短板和不足,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定位;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家開拓國際視野,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把握國際規則,開拓國際市場,防范國際市場風險,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