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刊登了《關于同意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標志著呈和科技正式獲得登陸科創板的“準生證”。根據WIND數據統計,2000年以來,共有80家原新三板企業申請科創板IPO成功過會。在80家“轉板“企業中,呈和科技屬于體量較小的類型。但呈和科技所處的成核劑、合成水滑石行業,技術壁壘高,業內競爭對手少,發展充滿想象力。因而,呈和科技有望成為又一個“小而美”的上市企業。
“小市值”公司
呈和科技曾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后申請科創板IPO,于2021年1月19日成功過會,4月21日獲得股票注冊批準。根據呈和科技最新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公司擬不超過3,333.3400萬股新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3,333.3400萬股。發行前,呈和科技每股收益1.17元。
數據顯示,今年已發行的科創板公司平均首發價格為27.03元,發行市盈率在15.92倍至231.51倍之間,平均值40.91倍,中位數26.44倍。若取平均數,呈和科技上市后總市值或在60億/40億(具體市值多少還取決于行業狀況、當前市場交易情況、投資者偏好等其他諸多因素,上述估計只是參考)。觀察科創板上市企業整體市值情況,呈和科技屬于小市值公司。
行業前景看好
資料顯示,呈和科技是一家高分子材料助劑研發、生產企業,主營產品包括成核劑、合成水滑石,以及根據客戶定制提供的復合助劑。成核劑與合成水花石作為新型高分子材料助劑,分別是生產高性能聚丙烯(PP)與新型聚氯乙烯(PVC)的關鍵材料。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呈和科技所處行業為“高性能塑料及樹脂制造(3.3.1)”。
目前,全世界上規模的、有研發能力的成核劑企業屈指可數,包括美國的美利肯、日本的艾迪科及新日本理化,以及中國的呈和科技、只楚化學、上海齊潤。其中美利肯在全球市場上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也占據了中國成核劑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呈和科技的成核劑占據國產成核劑國內市場份額的68.52%,占整個國內市場份額的15.12%,并逐步實現對國外品牌的進口替代。過去幾年,國產成核劑的國內市場份額由18.66%提升到22.06%,未來空間巨大。
(圖說:中國成核劑進口依賴度不斷下降 數據來源:卓創資訊)
合成水滑石的情況與成核劑類似,全世界主要的合成水滑石企業有日本的協和化學、堺化學,其中協和化學在中國丹東設有子公司,在中國市場處于主導地位。中國的合成水滑石產能規模均相對較小,市場份額較為分散,只有呈和科技批量生產高性能合成水滑石的能力,進入了能源化工的供應體系。據了解,呈和科技的合成水滑石更是中國石化在使用進口合成水滑石外,唯一指定使用的國產合成水滑石。未來,中國合成水滑石市場90%以上的進口替代空間。
(圖說:中國合成水滑石進口依賴度極高 數據來源:卓創資訊)
財務數據顯示,呈和科技近三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0,436.01萬元、39,213.26 萬元和 46,026.27 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22.97%;凈利潤分別為5,564.29 萬元、8,927.69萬元和11,652.84萬元,復合增長率44.71%,盈利能力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