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真正自律。說要減肥卻控制不住想吃垃圾食品,想要學習卻控制不住不去看手機……要做到自律很艱難、很痛苦,很多人認為自律就要放棄自由。但作為一位心理學者,王文學指出,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真正實現自律,才會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如何能夠學會自律?王文學表示,自律這件事情,不在于一時的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修正和改變。只有從思維的根源學會自律,這種思維模式才能夠反映到行為的各個方面,讓個人在時間管理、精力花費、身材管理、情緒控制等各個方面實現自律。
自律就意味著和自己的天性作斗爭,對自己的欲望節制,這一過程非常艱難,但也不是沒有技巧。從心理上分析,王文學認為要學會自律有這樣幾個技巧:首先,設立具體目標,堅持無一例外原則,不要給自己找任何放縱的借口。其次,一次只完成一項任務,不要過多消耗毅力。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復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會疲憊不堪。
要注意保存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時候使用。最后,把挑戰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標。當完成一個任務所需的時間跨度很長、難度很大時,許多人容易半途而廢。而如果大目標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漸進的小目標,不要總想著畢其功于一役,要實現目標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王文學如是說。但王文學也表示,當一個人自律到極致,自律已經變成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就會發現:自律能夠帶給自己發自內心的平靜和享受。而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