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對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進行分組審議。這是現行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9月1日起實施以來首次“大修”。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已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面對職業教育發展新機遇,位于廣東、湖南兩省交界的“湘粵中等職業學校”,對于如何培養技術人才,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特色答卷。
一流環境一流師資,適宜學生學習成長
宜章湘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郴州市一所規范化民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創辦于2006年,坐落在城區中心,校園占地面積78畝,現有建筑面積34951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教學樓、公寓樓、實訓樓、食堂、運動場一應俱全。教學設備、實習硬件、生活設施齊全。學校以“厚德明理、強技有為”為校訓,以“敬業善教、以技立業”為教風,倡導“勤學勤練、學至精深”的學風,注重內涵式發展,逐步建立“崇德、尚美、創新、致和”的校園文化,著力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保證教學質量。硬件、軟件都過硬,為學生學習成長提供了很好的“沃土”。
踐行校企一體辦學,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此次草案規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目前郴州市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按照做特、做專、做精的要求,堅持專業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與職業相對接的原則,科學配置教育教學資源,優化整合中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布局,形成緊扣產業、結構合理、錯位發展、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中等職業學校總體布局和專業體系。宜章湘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按照“戰略合作、校企一體、產學鏈接、共建共管”的原則,建立校企合作就業辦,并進一步完善企業、學校專業三級校企合作體制,并達到校企相互滲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局面。拓展校企合作平臺,豐富校企合作內容,搭建實習實訓基地平臺,建立了校外實踐、實習簽約基地,開展多方位、多樣化的校企合作形式。學生在校兩年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后,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自薦的形式,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管理,合作教育培養,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合格職業人。
低收費高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10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萬人,職業技術人才的缺口很大,所以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中等職業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環節,將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宜章湘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始終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貫穿于中等職業教育辦學全過程,通過建立健全中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機制,著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高師資配備后面并不是高收費,宜章湘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依然采取低收費模式,讓學生在校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目前學校開設有模具制造技術、數控技術應用、會計事務、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專業,開設專業就業率高,在專業建設方面緊跟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與企業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養、技術研發、辦學質量評價、招生就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適合企業發展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升學無憂,對口高考前程似錦
通過此次立法修改,職業教育學業證書等級有望與普通教育學業證書等級掛鉤,同等級證書在升學招考、專業職稱評定、公務員考錄以及其他就業方面享有同等的待遇。
職業教育也能成就學生和家長的大學夢,宜章湘粵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開展升學和就業兩條腿走路,把向高等院校輸送優秀畢業生作為人才培養的途徑之一。通過配備精良的文化課、專業課教師任教,針對考綱組織教學,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對口升學管理辦法,讓中職生的大學路更加寬敞。(鄒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