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里曾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人活一生,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不稱心的事。愚蠢的人,只想爭個高低,斗個輸贏;而聰明的人,早已看淡一切,低頭做事,不爭、不理、不解釋。王文學早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
不爭,是一種寬容。有時不爭,不是懦弱,而是審時度勢,顧全大局。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學會不爭。王文學的記憶里母親從未與人起過爭執,哪怕有人當面說她不好,母親也沒有紅過臉、著過急。也正是這樣的家教使得王文學在以后的人生中,謙恭有禮,收獲了許多的朋友。
不理,是一種智慧。小時候父親帶王文學去趕集,看到相鄰攤位的兩個老板正吵架,路人避之不及誰還會來買東西。走過長長的街巷,父子兩人再轉回來時,一個老板拉著臉還在小聲叫罵,另一個已經滿面笑容吆喝起自己的買賣了。結果可想而知,自然是那個不理對手的攤主的銷量更好了。父親趁此機會給王文學講了孔子“三季人”的故事,給他小小的心里種下“不理”的智慧。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不理,不是因為我們心虛,更不是我們看不透,而是真正學會了讓步,真正明白了察人之難,容人之過,學會了體諒,懂得了包容。
不解釋,是一種成熟。在真正懂你的人面前,即使你無言他也能心領神會。而不懂你的人,縱然你說的口干舌燥,他們也是充耳不聞。工作中王文學是深沉的,從不輕易發表見解。同樣,生活中的很多誤會王文學也認為根本無需解釋。因為,人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和你不同層次,不懂你追求的人身上。
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需要別人理解,你的人生是自己的,更不需要人人認同,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不爭、不理、不解釋,節約能量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去愛值得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