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高端法律服務論壇 設立研究院 籌建香港聯營分所
金誠同達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珠江奔涌入滄海,金誠同達向澎湃。
5月15日,穗城廣州,第二屆金誠同達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法律服務論壇盛大啟幕。
這個持續整整一天的論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法律服務,既有宏觀的勾勒,金誠同達高級合伙人、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大灣區高端法律服務的需求提升與挑戰;也有微觀的剖析,律師們與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卓越代表,探討專業法律服務在國有企業風控與合規、智能制造業創新發展中的超前思維和超前布局。
論壇上,金誠同達研究院正式成立,將不斷研究新問題、研發新方案,為大灣區商事法律服務提供“金誠同達方案”。
作為中國商事律師事務所的優秀代表,金誠同達不僅善于思,更敏于行。去年,金誠同達成立了廣州分所,并不斷推進香港聯營分所的設立,從而與深圳、廣州、香港“三地聯動”的區域法律服務矩陣。
這不僅僅是金誠同達的戰略發展,也是當地律師協會給予的厚望。出席論壇的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律師、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濤律師、廣州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陳健斌律師和第九屆廣州市律師協會副會長王志軍律師都對金誠同達此次論壇的舉辦和話題組合作出了十足的肯定。
聯通“三法域” 做灣區崛起的法律探路者
“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一國、兩制、三法域、三種關稅和三種貨幣,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都是單一的法律、單一的貨幣和單一的關稅。”中山大學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劉恒教授在論壇上輕描淡寫的一句話,闡釋出大灣區法律服務所面臨山一般的難度。“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將是未來律所核心競爭力。”
“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協同機制,既要實現設施的‘硬聯通’,也要實現機制的‘軟聯通’。”隨后發言的全國人大代表、金誠同達高級合伙人方燕就開始解答這道難題,并在知識產權保護、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服務聚集區建設等領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金誠同達律師們就是這樣一群心懷真誠、不被概念和傳統所束縛的創新者和開拓者。
“WTO的案子常見的貨物貿易的,包括知識產權、服務貿易、農業措施以及衛生檢驗檢疫,它的情況比傳統的國際貿易和貨物貿易更多,這里面服務貿易的幾個案子甚至放在WTO自己的案件歷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的案子。”
彭俊律師在臺上慷慨激昂,用平實的語言闡釋了一個個重量級案件。他曾作為第一位中國律師在WTO爭端解決聽證會出庭辯論,并代表中國政府參與了數十起WTO爭端解決案件,還曾協助中國政府與歐盟等國家談判投資協定。
融入行業 做灣區繁榮的法律護航者
“三法域”對綜合法律服務能力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金誠同達律師的對策是繼續發揚“融入行業”精神——比企業家更懂商業,比技術員更懂技術,并用法律思維進行結構、制定對策。
那么,從那里入手呢?
金誠同達的回答是國企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業——而這也正是此次兩個分論壇的聚焦點。
作為最早進行國企改革的省份之一,廣東省國企改革在市場化水平、資產證券化率等方面均已處在全國前列,廣東的國有資產接近20萬億元。就在論壇舉辦前夕,國務院國資委近年來全面推進中央企業合規管理工作,推動將合規要求覆蓋央企各業務領域、各職能部門、各級子企業和全體員工。目前,中央企業已全部成立合規委員會。
“國有企業是律師事務所的重要客戶,律師服務國有企業,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協助國有企業走出去,保障國有企業合法權益,應該說是律師的重要職責和神圣的使命。”金誠同達創始合伙人龐正忠律師在分論壇上開宗明義。
分論壇舞臺上的金誠同達律師們都很好地詮釋了“融入行業”精神。
“A庫和B庫一整合就完了,沒有那么簡單的,一整合數據庫的字段都不一樣,怎么統一字段?區域怎么分成?數據怎么加工?怎么來實現數據庫有一個融合的作用?這些都是問題。”彭凱律師在講解《國企數字化轉型中的信息安全與應對》,更像是一個技術專家。
“所以我們考慮用公證方法和勘驗的方法進行證據提取,并準備好相關的環境,解決真實性、關聯性的同時為公安機關核查做準備。”李德成律師的《國有企業核心技術秘密法律保護與風險防范》演講,更像是一堂實操課,細致而重要。
“什么叫一企一策,現在我們給央企做打造一個經濟模塊,從一個投資項目最初的立項、可研、市場行業分析到最后的追責,讓我們律師參與打造,要求在每一步都要有明確的考量分數,將來出現問題以后可以進行追責。”鄭影律師在講解國有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難點時,更像是一位“護航者”。
“從企業自身的發展角度看,合規就是創收。”余崢律師的這番話,道出了多少企業的“痛心之處”。
擔當主持人的劉胤宏、張云燕、安娜、潘宏博等律師,不僅很好闡釋著研討主題,更是生動巧妙地銜接各個板塊,連時間也把控得十分到位,幾乎一分不差。
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海洋中,除了發揮定海神針作用的國企,更有色彩斑斕的民營經濟。華為、平安、騰訊、正威集團、比亞迪等,大疆、華大基因、光啟、優比選……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產業巨頭成長于粵港澳大灣區,領跑國內乃至世界各細分產業,閃耀全球。智能制造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面對智能制造這個話題,金誠同達律師也展現了自己的專業。
“智能制造企業在當前以全面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IPO審核規則下,要盡早規劃和處理好股權(期權)激勵及架構安排,核心技術確權、保護及進一步發展,同業競爭情形梳理及規范,經營合法合規及政府監管等關鍵問題。”劉胤宏律師將IPO相關審核要點與智能制造企業的經營發展實踐特點相結合逐一清晰展開,頗具企業發展戰略顧問的神采。
“不想成為平臺的企業不是好企業,平臺競爭勢不可擋。反壟斷合規不應當只是口號,而應該成為企業的一種習慣……”張國棟律師講這話時,宛如是氣度非凡的企業家。
“律師服務智能制造企業,除了專業能力和商業思維外,還需要前后左右都要看,看政策,看市場,看未來。”張云燕律師完全站在企業的角度,發表著自己的真知灼見。
這些律師都是金誠同達“融入行業”的代表。而“融入行業”,為金誠同達在商事法律服務積累更系統的思維方式、更全面的服務能力、更切實的解決方案,形成了卓越的綜合服務能力。
謀定而后動 穩步推進大灣區布局
粵港澳大灣區并非金誠同達布局的第一個經濟區域。
2018年12月,金誠同達落子南京,與此前位于上海、合肥、杭州的分所,覆蓋三省一市,四城聯動,共同形成了在長三角的穩健布局。
2020年11月,金誠同達落子大連,與沈陽分所、東京辦事處協同呼應,壯大了在東北亞的服務能力。
“法律跟經濟、社會相關,做法律服務自然要緊跟國家戰略。”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晨律師表示。
金誠同達的發展戰略,既是對國家戰略的“跟隨”,也是對區域經濟的“看好”。每一次落子,都是為了從地理輻射、業務結構、一體化建設等層級提升綜合實力。
“《綱要》中很多可操作性舉措的實施,將為法律服務提供很多新機會。”楊晨律師介紹道。
但是,《綱要》發布后,金誠同達并沒有第一時間“盲動”,客觀上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困擾,主觀上則有戰略準備和戰術調整的因素。
在楊晨律師看來,為了抓住大灣區新發展的巨大機遇,金誠同達必須做到“四個化”——
首先是一體化運營。區域布局并非分所簡單的相加,而是在統一的策略下,協同發展,共進共榮。2020年11月,廣州分所注冊成立,分所主任由深圳分所主任劉胤宏律師兼任,讓這位在廣東扎根十幾年的“老將”統帥,也是一體化管理思路的體現。
其次是高端化方向。隨著香港、澳門的融入,高端法律服務領域也將成為一個制高點,金誠同達必須及時布局、快速儲備團隊,香港聯營分所也逐漸從紙面到現實。
再者是“時尚化”領域。數字經濟的高歌猛進,海洋經濟的異軍突起,也為法律服務提供了越來越大的空間,金誠同達要學做一個“弄潮兒”。
最后是國際化視角。粵港澳大灣區被譽為最具國際化的經濟區域(沒有之一),不僅要練好傳統法律服務的本領,也要磨煉新領域法律問題的技能,更要提升處理復雜法律問題的實力。
事實上,金誠同達在粵港澳大灣區早已積累了相當的基礎。
2003年成立的深圳分所早已是華南地區享有卓著聲譽、富有影響力的專業性律師機構之一,100多名伙伴均畢業自國內外知名大學,第一創業證券、華林證券、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保利地產、騰訊科技……越來越多的重量級企業成為他們的背書,越來越響的名聲在證券與資本市場、銀行金融、房地產與基礎設施、知識產權、訴訟與仲裁等領域樹立。
成立不到一年的廣州分所也不容小覷,充分發揮廣州的核心引擎作用。金誠同達這一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傳遞的獨特理念,加上律師們在房地產、金融、合規、爭議解決、國際貿易等領域的影響力,已經形成出廣州分所加速大灣區商事法律服務的“初速度”。
“深圳分所是中場,廣州分所和未來的香港聯營分所是前鋒,金誠同達要三路進攻:內外皆修、國私兼顧、融入行業。”
在楊晨律師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是內陸和海外的橋梁,既要做好并購、知產等內向型法律服務,也要做好國際貿易、海商等外向型法律服務,同時,系統服務國有經濟、民營經濟,還要深入融入主要行業,理解商業模式,并提出系統的法律服務方案。
對于金誠同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的布局不一定是最難的一次戰略部署,但絕對是要點最多、牽涉最廣的一次。
金誠同達的“開放型”發展戰略
“我們進入粵港澳大灣區,不是與同行爭奪存量市場,而是與大家共同挖掘增量市場。”論壇上,楊晨律師開誠布公地言明了金誠同達的姿態。
在自身建設方面,金誠同達既在從業務領域上注重“走出去”,也在團隊建設上強化人才的引進、吸收、提升。
傳統業務領域方面,金誠同達將資本市場、知識產權、爭議解決、境外投資等列為重點發展的板塊。以資本市場為例,充分利用深圳和深交所、中小板以及香港聯交所的地緣優勢,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業務。在整合和做強深圳分所現有團隊和業務的基礎上,利用全所業務一體化的優勢,梳理和導入全所在深圳、廣州地區的重大客戶。
在境外投資領域,金誠同達將充分利用香港、深圳前海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窗口地區”的地理優勢,著重發展境外投資業務。引進并打造深諳境外投資的明星團隊,整合深圳、廣州分所潛在的業務資源,實現深圳、廣州分所境外投資業務從基本無到有,再到具有一定業務規模的業務領域。
而在團隊建設方面,金誠同達根據天時地利,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引、并、收、升。
引即是引進明星團隊和專家。利用總所的總部優勢和談判經驗,增強分所吸引力,協助深圳、廣州分所共同談判、引進重點業務領域的明星法律團隊;利用總所業務發展基金優勢,資助深圳分所引進行業專家,創造條件引進司法系統的優秀專家以顧問身份先期加入,加快打造明星業務團隊。
并則是合并本地小型所。利用深圳、廣州分所全面擴租、人才引進計劃和總所支持,在深圳、廣州分所不斷擴大的規模優勢下,通過與更多的具有創新性業務的小規模本地所的溝通和談判,以對小型所整體合并或主要合伙人團隊及業務吸納的方式,實現合伙人團隊快速擴張。
收即是吸收青年合伙人。利用大灣區地區年輕法律人才資源豐富、流動性強的優勢,在引進高伙團隊之外,以吸收業務領域互補性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合伙人為重要發展方式,加速分所規模高質量擴張,同時為分所的發展貯備強勁的后備力量。
在業務領域和團隊建設兩發面發力后,金誠同達再通過總分所一體化進行聚合,進行資源整合。
這些還僅僅是金誠同達的“常規操作”,它還有一些立于整合行業的思考和布局。
這次論壇就是一個重要的平臺,這從參與籌辦的名單就可見一斑,聯合主辦有廣州市律協粵港澳大灣區及自貿區法律業務專業委員會、國有資產法律專業委員會、證券法律專業委員會,協辦方有威科先行、WeLegal法盟、賽尼爾法務智庫和中國首席法務官研究院。
作為國有企業的代表,越秀地產法務部總經理邱敬文也闡述了觀念上變遷:“我們對風險的態度經歷了規避到正視的過程,現在更加注重風險的識別和應對。”
“法務人員要向管理層做合規管理的分享,把合規嵌入業務節點中,形成流程管理。”TCL實業法務總監付朝輝在論壇上剖析著“智能制造時代的合規挑戰”。
德勤中國創新業務部管理合伙人金科闡釋著數據的價值:“數據資產未來可能是企業最核心的價值。”
賽尼爾法務智庫副總裁史志偉也發出了金誠同達律師們相似的倡議:“合規管理數字化,我們要適當轉變法律人關注細節、定性分析的思維定勢,也要站在未來的角度布局現在的合規管理數字化。”
鯤鵬資本董事總經理姚晨航以案例來強調了合規的重要價值:“公司治理還是一個合規的問題,我們這幾年看到并購很多后遺癥其實是在公司治理和合規審核的失敗。”
金誠同達就這樣與同行、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共同探討,在論壇上結成了學術研究者、法律服務者、企業管理者的圈子,有提問者,也有解答者,有“設計師”,也有“工程師”,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探清潮流的方向,為大灣區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航行圖。
金誠方有得,四方皆同達。
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號角已經吹響,金誠同達以二次創業的干勁、行業引領者的姿態投身到大灣區商事法律服務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