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招人難,已經是行業難解的通病。
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53%以上的小微企業常年存在招工需求,79%的小微企業存在階段性招工需求,但只有11.7%的小微企業招工需求能得到滿足。
另一邊,互聯網招聘進入大眾的視線,已有二十年之久,大大小小發展出了上百家招聘平臺——從網頁招聘成長起來的前程無憂、智聯招聘、58同城招聘;以興趣、人脈為主的新型招聘網站領英;垂直類型的招聘網站拉勾網、獵聘網;以及在老板直聊基礎上,進行智能匹配的BOSS直聘。
但據艾媒咨詢,目前國內的網絡招聘市場規模才剛突破100億大關,著實不算一個大市場。
5月22日,作為互聯網招聘行業新人的BOSS直聘,提交了IPO申請,擬于納斯達克上市。在老牌的智聯、58同城相繼經歷上市、退市,前程無憂也在私有化邊緣徘徊的背景下,BOSS直聘要講出什么樣的新故事?接下來,其又能否突破行業天花板呢?
本文將從增長性、持續性及風險三個角度對此展開分析。
解決核心矛盾:人崗匹配效率
找工作這件事,可謂民生之重,但對于招聘雙方來說,體驗總是不很愉快——個人找工作難,企業招人難。
企業難在傳統線上、線下招聘渠道昂貴,并且人崗匹配效率低;求職用戶難在,個人能力與崗位要求難匹配、海投效率低、招聘流程長、招聘方反饋較慢等。
如此來看,人崗匹配效率問題是招聘行業的核心矛盾,而互聯網招聘的20年發展,圍繞的也都是這一點。
58同城吸納海量求職信息;領英通過人脈關系,在招聘雙方間建立更深層的認知;拉勾網在平臺定位上圈定互聯網行業目標用戶,細化招聘崗位等等,都是奔著提高匹配效率做的布局。
BOSS直聘當然也不例外——用“移動+智能匹配+直聊”鎖定效率。
所謂直聊模式,是招聘雙方在確認對方意愿后,可在招聘平臺直接溝通;精準推薦是采用智能匹配方式,實現求職者和招聘方之間的精準推薦、快捷篩選、定向匹配。
一般來說,這樣的方式要真正發揮作用,非常依賴匹配的精準度,少不了重投入。如下圖,BOSS直聘在技術上的投入要遠高于同行。
效果上,據一些HR的反饋(不完全)統計,BOSS直聘開聊的回復率在40%-60%之間,其他提供直聊功能的平臺,回復率是其1/8-1/6。
加碼技術投入,持續優化推薦效果之下,平臺在用戶增長和商業變現上的探索不斷加速。
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7年時間雖不算短,但和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們相比,還只是個“弟弟”。目前來看,用戶增長方面,BOSS直聘仍處于主動拉新的早中期階段。
(注:用戶增長分為四個階段,依次為PMF驗證階段、被動拉新階段、主動拉新階段和投資拉新階段。)
BOSS直聘的營銷數據也反映出其對用戶增長的大力投入。財報顯示,BOSS直聘銷售費用占比近70%,這和獵聘15-16年快速發展階段的情況類似。
營銷宣傳到位下,2020年BOSS直聘平均MAU為1980萬,同比增長73.2%。同時QM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平臺月活同比增速始終保持行業領先。
亮眼的數據表現背后,是白領求職群體的需求釋放。
拆解BOSS直聘C端用戶結構可知,目前55%的用戶為白領和金領(白領為主),是用戶規模的主要拉動因子。
數據顯示,2020年白領人數達到1.79億人,而BOSS直聘目前對白領市場的滲透率只有26.4%,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當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商業變現自然提上了日程。從招股書數據來看,BOSS直聘還處于商業化初期。
招聘網站的收入大多來源于對B端企業主的收費,比如發布職位需要購買服務。目前,智聯、前程無憂均會采用年費套餐方式進行銷售。
BOSS直聘的營收方式也類似,只是相比同行,其免費功能更多,且收費方式比較靈活。比如平臺目前可以免費無限發布職位;有年費套餐的同時,也提供單項付費。
相對靈活的收費方式,雖然對B端企業來說很友好,可以降低其招聘成本,但可能一定程度上拉緩平臺付費用戶ARPU的增長速度。
據初步計算,BOSS直聘平均ARPPU值在2020年僅為864.2元,低于其他平臺的水平。
不過,目前BOSS直聘也還沒到需要靠提價保增長的階段——
招股書顯示,2020年,BOSS直聘經過驗證的企業數達到1140萬,同比增長76.6%;其中付費企業數為223萬,同比增速達80.1%;2021Q1,BOSS直聘客戶數同比增長率更是達到120%。即便如此,從大盤上看,也還有超過一半的企業現在是免費使用BOSS直聘。
由此可見,用戶增量仍然是收入的主要驅動力。
相比之下,目前的前程無憂和獵聘,其收入增長已經走過了增量驅動階段,而轉變為提價驅動。
此外,雖然商業化還處于早期,但從數據來看,其增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遞延收入,代表著未來一定會變成收入的預收款項,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一家企業的業務發展情況。招股書數據顯示,BOSS直聘2020年遞延收入同比增長95.2%,遠高于行業其他公司。
綜合來看,就增長性方面,實行“移動+智能匹配+直聊”商業模式下,BOSS直聘正處于主動拉新的高速增長階段,用戶增長、變現效率都有著相當的潛力,確定性可期。當然,分析企業的預期價值,不能只看當期表現,還要看其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
“雙邊網絡效應”下,邊際成本遞減
事實上,招聘平臺具有商業價值一定是因為其是一門服務生意,而不是廣告生意。
既然是服務生意,分析招聘平臺模式是否具備長期持續性,關鍵要看能否為客戶創造價值,從而留住客戶。
就使用體驗來看,在BOSS直聘直聊功能下,求職者與雇主的互動和聯系增多,溝通變得高效,使用頻率相應提高。
據招股書披露:2021Q1季度里,平臺平均每月會產生24億個聊天信息。
同時,據表外表里實際調研,BOSS直聘覆蓋全域企業用戶,甚至你可以在上面找到服務員招聘。這樣一來,當求職者求職意向跨行轉變時,在平臺內即可轉換。
舉例來說,有人原來想做電商相關的工作,可能很輕易在拉勾網(互聯網行業垂直招聘網站)找到了。但后來他又想做線下銷售了,而拉勾網不能提供相關的崗位,這個求職者很可能就轉向其他招聘平臺了。
而這種情況下,能覆蓋全行業,進行崗位供給的平臺,對用戶的價值更大,會率先吸引用戶前來。
對于雙邊市場平臺來說,更多的用戶,又會促使更多的產品(崗位)供給,如此循環之下,平臺形成“雙邊網絡效應”,將快速拉動用戶增長。比如淘寶、美團都是通過這種效應,積聚起龐大的流量規模。
這意味著能實現企業跨職務功能類別和跨地域招聘需求,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多崗位選擇的BOSS直聘,相比僅限于互聯網行業的拉勾網,專注中高端招聘需求的獵聘等垂類平臺,更易形成“雙邊網絡效應”。
而這一點在業務數據層面確實也有交叉印證。
如下圖所示,就各招聘平臺的用戶增長情況看,2020年以來,BOSS直聘的注冊個人用戶數增速以及注冊企業數增速,都在60%以上,高于行業其他玩家。
注:前程無憂未披露注冊企業數,以付費雇主數YoY代替說明。
強“雙邊網絡效應”推動下,用戶體量拉升,規模效應彰顯,往往帶動平臺邊際成本的持續遞減。
以平臺支出較大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為例,2020年到2021Q1,BOSS直聘的每企業客戶、每個人用戶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都有一定的降低。
成本費用降低,用戶基數上升,“一降一升”的落差是利潤的提高。
可能有人會質疑,既然所有招聘平臺都是雙邊市場,如果別的平臺增加類似的功能,不是很容易就打破BOSS直聘現有優勢嗎?
但我們認為,就目前來看,BOSS的“雙邊網絡效應”很難被顛覆。原因在于:基于興趣的智能匹配模式和傳統搜索型招聘模型有本質的不同。
在傳統招聘網站,求職者得先將簡歷上傳到在線招聘平臺,然后招聘者從海量的信息中,自行篩選招聘對象,并下載簡歷后,才能與求職者聯系。
大量的簡歷下載和單向通信過程,步驟繁瑣,效率低下。可能從求職者投出簡歷,到雙方溝通確定面試,要3-5天的時間。
此外,傳統搜索模式容易出現流量不均情況,平臺流量會嚴重偏向大型企業和高級求職者,中小型企業和一般求職者的曝光率嚴重不足。
而根據匹配度來做崗位和求職者推送的智能匹配方式,是將求職者推薦給崗位招聘需求一致的企業,比如只給招聘編輯的企業,推送應聘編輯崗的求職者。
之后由老板或部門主管和求職者直聊溝通,因為老板和主管相比HR更了解崗位的技術和軟性需求。
據BOSS直聘招股書:截至2021年3月31日,平臺經過驗證的企業用戶中,有66%不是專業的招聘人員(HR)。
整個流程下來,中間環節集中壓縮,招聘效率提高,流量分配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看到直聘的潛力,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等平臺的確也在后期增加了直聊功能,但呈現效果參差不齊。
比如,前程無憂(51Job)的在線溝通,很多常用功能缺失,僅能發文字溝通和面試通知。
而溝通效率上,據知乎用戶“一一”做的“分別與100人溝通,統計3天內消息回復率”調研:只有BOSS直聘和智聯招聘當天的回復率超過了50%;獵聘和前程無憂當天回復率較低,后續兩天也未見明顯增長。
綜合來看,基于智能匹配模式的“畫虎畫皮難畫骨”,BOSS直聘的“雙邊網絡效應”一定時間內很難被模仿顛覆,增長具備可持續性。
不過,具備了行業競爭力,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畢竟當宏觀政策無差別壓向行業時,不會管你發展潛力好不好,而且有時候企業成長性被瓦解,往往來自內部。
受限于中小企業用戶結構風險
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世紀性危機面前,很多企業不止裁員,還砍掉了很多招人的預算,當初的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受此影響走向沒落。宏觀經濟對招聘行業的影響可見一斑。
去年,疫情黑天鵝對宏觀經濟造成了更嚴重的打擊。據“天眼查”顯示,僅2020Q1就有超過46萬家的企業倒閉,且其中逾三分之一是小微型企業。
這是因為中小企業因為體量和資金實力弱,自身抗風險能力差,很難承受宏觀經濟的直接沖擊。
BOSS直聘企業用戶中,員工數少于100人的中小企業占比達到82.6%,面對此經濟形勢,其業績首當其沖要受到一定的影響。
但和預期相反,BOSS直聘2020年的營收同比增速有94.7%。這主要是由于其目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抵消了疫情的負面影響——疫情好轉的2021Q1,其營收恢復,同比增速高達179%。
而拋開發展階段因素的影響,從常識的角度出發,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企業端結構,在宏觀環境面前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BOSS直聘在企業結構上有進一步的延伸,和更多的大企業進行合作。
據招股說明書:為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公司提供服務。
這樣一來,也為平臺擴展金領用戶群體提供了供給空間——由于金領圈層通常通過熟人介紹或獵頭尋找工作,即便是公開應聘也是去垂直平臺獵聘投遞簡歷,BOSS直聘在這方面的競爭優勢不顯。
招股書顯示,BOSS直聘將進一步增加平臺在不同用戶群體中的影響力,尤其是藍領用戶。
但要想向藍領群體滲透,不僅面臨和58同城等成熟的藍領人群垂直平臺競爭,還可能要承受高獲客成本的問題:藍領企業客戶的ARPPU值普遍較低。
除了易受宏觀經濟影響,我們注意到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在平臺生態治理上也有一定難度。
中小企業在管理規范性和人員素質上相對松散,當其海量聚集在招聘平臺時,不可避免會產生公司及求職者雙方故意或過失的不當行為。
比如,此前一名求職者發文稱,在BOSS直聘投遞杭州一大數據公司的產品運營崗位時,因學歷是“三本”被其招聘者“吳先生”嫌棄,并遭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問題。”語言攻擊。
這件事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也給平臺帶來了需要處理的新問題:隨著用戶越來越多,處在求職者與招聘者之間,作為平臺,應該擔任什么樣的角色?
事實上,此前BOSS直聘已經實行了在職證明、對公打款資料、企業實體公章、營業執照、招聘授權書等認證方式來提高企業用戶的質量。
此外,BOSS直聘也推出了招聘平臺的辦公環境認證:通過人工與AI智能視頻,來審核企業辦公環境,認證企業資質。
不過,涉及發展的問題和風險,總歸能用發展的方式解決。與此相比,BOSS直聘更應該警惕的是行業屬性的增長限制。
招聘行業是典型的剛需低頻賽道,用戶增長有天然限制,這不是某一家企業能夠打破的,出路之一是在現有招聘業務基礎上,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比如前程無憂、智聯和獵聘,均在企業端的其他人力資源服務和個人用戶增值服務方面,進行新產品業務線開拓。
而BOSS直聘目前還未涉足招聘之外的人力資源服務領域,這或許可以成為BOSS直聘變現的另一想象空間。
小結
通過對智能匹配和直聊模式的運用,BOSS直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招聘行業的核心痛點——人崗匹配效率低問題,從而實現了規模增長和變現效率的提升。
而且這種“雙邊網絡效應”下形成的邊際成本遞減優勢,在短期內很難被顛覆。
但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企業用戶端結構,加上招聘賽道相對較窄,讓BOSS直聘承壓了一定的宏觀經濟和生態治理風險。未來要想突破行業天花板,就看BOSS直聘如何揚長避短,為人力資源服務開拓新的增長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