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中立云計算服務商UCloudUCloud優刻得發布2020全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完成合并營業收入為24.55億元,同比增長62.06%,增速領先行業;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98億元,同比增長72.31%。
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2020年全年及2021年Q1 UCloud優刻得的凈利潤相較2019年同比卻有大幅下降,引發了投資者和分析人士的強烈關注。
規模優先 是云計算企業必經之路
UCloud優刻得的凈利潤下降,與公司上市歷程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2016年,考慮到云計算與國家數據安全密切相關,原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UCloud優刻得,拆除VIE架構,籌備回國內上市。按照當時戰略新興板和創業板的規則,都有3年盈利的務指標要求。為了實現國內上市,UCloud優刻得在2016-2018年相當長的時間內,開源節流甚至犧牲了規模投入,來追求盈利。2019年科創板的推出,放寬對盈利的要求,給予UCloud優刻得這樣的科技創新企業,很大的政策包容性。
UCloud優刻得在上市后,堅定推行了“規模優先,兼顧毛利”戰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調。從財報數據看出,UCloud優刻得2020-2018年的年度營收分別為24.55億、15.15億、11.87億;年度營收增速分別為62.06%、27.58%、41.39%。可以看出,2020年上市以來,UCloud優刻得的規“規模優先”戰略效應得到凸顯。但同時,我們也關注到,UCloud優刻得的資產費用率,相應的也有較大規模的上漲。
選擇規模優先而不是短期盈利,是由云計算行業的特點決定的。云計算是一個“重資產”行業,技術密集、資產密集;前期需要投入很多人力進行技術研發,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服務器、帶寬等資源,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同時,對于企業的銷售拓展能力也有很高要求,TO B行業需要與客戶長期溝通,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才能達成交易。雖然前期投入巨大且漫長,但一旦客戶形成使用習慣,粘性就非常高,不會輕易把某家廠商上的服務全量遷移。通過差異化產品,深入某個行業,形成規模優勢后,就能以性能、價格和服務來建造較寬的護城河。
綜觀國內外的云計算企業,都將擴大規模放在短期盈利的前面;從行業的影響力來看,規模越大,則公司品牌影響力越大,形成滾雪球效應;規模越大,通過集中采購,才能越好的控制成本;某個行業的典型客戶越來越多,對于創新的云計算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技術和解決方案上的磨礪和提升。
關于規模優先,我們以美國上市的云計算企業為例:
→美國很多500強公司采用的人力資源SaaS服務商Work Day,截至截稿時市值619.16億美元。在2020-2018年年度營收分別為43.18億、36.27億、22.18億美元;同期利潤分別為-7171萬、-2434萬、-2802萬美元;
→創造了軟件史上最大規模IPO的云原生數據倉庫廠商Snowflake,是資本市場的當紅炸子雞。截至截稿時市值680.29億美元,其在2020-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92億、2.65億、9666.60萬美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39億、-3.49億、-1.78億美元;
→美國云分發服務商Fastly ,在2020年疫情中獲得了快速發展,截至截稿市值78.98億美元,2020-2018年年度營收分別為2.91億、2.0億、1.45億美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570萬、-2378萬、-1446萬美元;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企業金山云,市值106.35億美元,2020-2018年年度營收65.77億、39.56億、22.18億元人民幣;同期凈利潤為-9.62億、-11.11億、-10.06億元人民幣。
由上述同類企業的對比可以看出:前期投入巨大,甚至出現虧損,是很多2B服務領域與科創企業的共同特點,所以營收增長與營收增速,是考核這些企業成長性的重要指標。從UCloud優刻得本次財報公布的數據和業務情況來看,開拓的政企和互聯網大客戶實現了快速增長,并針對細分領域形成了可復制項目,為后續向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云計算產品,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和服務的復用率,奠定基礎。
以差異化產品作為抓手來突破細分領域
2020年財報顯示,UCloud優刻得在政務、教育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突破的取得,一方面是因為戰略上選擇了重點行業的細分領域;另一方面是針對這些行業和領域,形成了差異化的“利器型”產品作為抓手。
中國信通院《中國政務云發展白皮書(2018)》預測,至2021年國內云計算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858億元,其中政務云以813億元規模占比高達43.8%。在十四五規劃和2021年的兩會中,數字政府多次被提及。政務領域的進退將很大程度決定云計算市場規模的升降。
2020年,UCloud優刻得積極開拓政企市場,抓住各地政府“數字治理”的政策紅利,強化行業標簽,提出要做政企客戶“首席數據官”,通過獨創安全屋數據開放平臺,挖掘數字化治理的藍海,并取得積極突破。
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是全國首個采用“安全屋”技術,開展政務大數據安全開放應用的平臺,也是全國首個致力于構建大數據開放生態的平臺。平臺以安全屋為底座,目前已開放數據總量116181條,開放數據目錄846類、開數據項總量2953類、數據下載量5876次,并廣泛應用在政務決策、普惠金融、商業選址、交通出行、醫療衛生等多個場景。
安全屋應用的另一個典型政務項目是青島市即墨區的“即墨城市大腦”,“城市大腦”作為數據互聯互通、城市精細治理的核心應用,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首要環節。UCloud優刻得助力當地政府規劃并實施了政務云平臺,并在云平臺上搭建了大數據安全流通平臺安全屋,為后期“即墨城市大腦”提供了云和大數據的技術底座。
在傳統行業,UCloud優刻得將教育、醫療的細分領域作為突破點,同樣打造了相應的產品抓手。2020年,UCloud優刻得推出了全行業內,首個為高校科研打造的“啟慧科研云”,其中核心的產品是高性能計算UEPC。,這個產品可應用在基因測序、氣候洋流、核能研究等領域,在為科研機構打造的高性能算力平臺之上,UCloud優刻得從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三個階段入手,幫助高校科研實現數據管理,大數據協同,以及算法增值服務,促進科研產品研發和落地。2020年推出后,啟慧科研云迅速在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哈工大實現應用落地。基礎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前沿是國家政策非常重視的領域,UCloud優刻得在把握行業方向上非常精準和到位。
加碼研發投入 打造行業拓展核心利器
作為云計算公司,UCloud優刻得與科創板的定位是非常符合的,上市以來,UCloud優刻得持續將募集資金投入到技術研發上,一方面針對政企客戶需求,夯實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底座;另一方面,也在前沿領域進行布局,提前在應用場景上進行卡位。
2020年,UCloud優刻得全年研發投入2.46億元,同比增加30.55%,建立了534人的研發隊伍,有效構建了公司在云計算行業的技術優勢。為了吸引和激勵高級研發人才和銷售、管理人才,2020年,UCloud優刻得進行了2次股權激勵。
2020年,UCloud優刻得推出新一代快杰云主機系列。云主機是云計算行業的核心產品,在紅海的核心產品上,做出領先巨頭同類產品的重大突破,顯示了UCloud優刻得多年深厚的技術積淀;快杰云主機網絡性能最高可達 1000 萬PPS,存儲性能最高可達 120 萬IOPS,全系列包含7個產品,覆蓋各行業高性能計算需求;針對政企客戶廣泛采用的混合云,2014年在國內最早推出混合云的UCloud優刻得,2020年針對行業集中的應用場景,推出了安全混合云、容器混合云、數據分析混合云等五大解決方案;UCloudStack私有云實現了3個節點快速部署,除了滿足政企大客戶需求外,對于有安全需求的中小企業也加適用;在信創背景下,UCloudStack推出了“信創版”,實現從操作系統到上層應用的國產化生態兼容適配。針對5G商用,UCloud優刻得還推出了邊緣計算產品UEC、物聯網產品UIoT等產品,探索云直播、云游戲、無人車、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應用場景。
2020年,UCloud優刻得在內蒙古烏蘭察布、上海青浦的兩大自建數據中心也加緊建設,預計一期都將于2021年全面投產。隨著自建數據中心的投產,將可以進一步提升UCloud優刻得滿足規模客戶的需求,同時有助于其發揮資本優勢,控制綜合運營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推動規模效應不斷顯現。
科創板上市1年來,UCloud優刻得在科創板政策鼓勵和包容下,利用募集資金進行規模化發展,放開了手腳,在戰略上更加清晰,在產品上加強投入,在業務上取得突破,實現了營收和增速的快速發展。
2021年4月25日,由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數字經濟增速達到GDP增速3倍以上,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各地數字經濟、數字產業正在不斷的擴大和深入,市場蛋糕越來越大,對于UCloud優刻得這樣的成長型企業來說,行業遠未到天花板,成長空間還很大,需要進一步打造差異化“利器”,在行業上不斷做深做大,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必定有自己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