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應常常被人們單一解讀為補足短板,但在企業戰略中,往往被更多驗證的是長板效應,即“一招鮮吃遍天”。
“青云科技是一家創新密集型企業,我們不是一個重資產公司。對青云科技來說,輕資產是最優解。”“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董事長兼CEO黃允松表示。
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碼:688316)沒有走自建數據中心、重金投入基礎設施的重資產之路,而是始終專注在基礎軟件領域的創新。
“青云科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自主研發的云計算公司,從底層代碼開始就是自己編寫的。我們為什么不照抄或者改編別人的代碼?這個難度和壓力可能要比現在小成百上千倍。就是因為我們想要真正的去幫助企業,尤其是那些技術能力不強,但是渴望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做轉型和升級。為了這個目標,我們不得不去尋找一條看起來最難,但是最正確的道路,就是我們必須得去自研。”黃允松表示。
在核心產品方面,青云科技也想得夠遠,很多產品線都是提前多年潛心研發。比如,青云科技從2014年就開始了光格網絡SD-WAN智能廣域網的研發。
彼時,青云科技就意識到,隨著云計算垂直領域產品競爭加速,云計算廠商迫切需要提高云網協同能力實現差異化競爭。同時,當多云混合成為企業上云的首選,必然會對云網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合云正是云網協同的典型應用場景,光格網絡SD-WAN將幫助企業實現本地私有云、本地數據中心、私有 IT 平臺與公有云資源池之間的高速連接。
正是具備自主研發的硬核實力,讓國產化替代大潮將成為青云科技爆發的機遇之一,青云科技也將成為云計算領域國產化替代的中堅力量。
多年來,青云科技堅持獨立自主進行前沿性、突破性技術創新,形成了一套成熟、經驗證的核心技術體系,在行業內取得先發優勢。這些核心技術包括:P2P 機器人資源調度技術、軟件定義網絡技術、分布式數據存儲技術、非結構化數據存儲技術、智能廣域網 SD-WAN 調度技術、云應用開發及運行平臺技術、跨多可用區 Region 多活技術、高并發負載均衡集群技術、SDN 容器網絡直通技術等。
“混合云第一股”是青云科技上市時打出的標簽,但黃允松對這些標簽卻一點不糾結,“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們是一個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公司,為什么?因為我的用戶不在乎。我們的用戶是誰,他有什么需求?這是問題的本質。用戶在乎的是誰能夠用技術幫助他最佳地解決問題。”
青云科技的Slogan“云之基石,自由計算”,透著一種工程師特有的理性與理想主義:永遠尋找最優解,永遠只做正確的事,不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