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沒注意到,根據今年2月IDC公布的數據,在2020年,一個名為Chromebook 的PC設備銷量首次超過了蘋果的Mac,它所運行的云操作系統——谷歌Chrome OS躍遷成為Windows之后占比排名第二的操作系統。
2020年各季度三種PC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數據來源:IDC)
在研究機構Canalys的報告中,2020年第四季度,惠普、聯想、戴爾、宏碁、三星等品牌的Chromebook銷量都獲得了大幅增長,其中聯想增速最快,在當季度售出了280萬臺,同比增長率達到1766%。
Canalys表示:“2020年Chromebook的需求量很大,主要因為疫情導致許多國家迫切需要更多的教育設備和易部署的教育解決方案。預計2021年,Chromebook的教育需求將繼續保持強勁,并且在其他領域,受益于Chromebook帶來的好處,消費者和傳統商業客戶對它的興趣也越來越高。”
和Google一樣,Chromebook不在國內發展,媒體聲量并不夠大,但其設計理念其實與2020年國內幾家云廠商提及的“云電腦、云手機、云游戲”等概念如出一轍:
即在以云計算為基礎的運行方式下,支持用戶的應用程序、文件等數據存在云端,降低配置本地硬件時的計算與存儲負擔,降低設備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因此,Chromebook基于Chrome OS帶來的革新只是一個微小的信號。近年云計算作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它的意義就像普惠全民的水電,用戶不需要購買發電機,只需接入電網就能用上電,用戶不需要知道水是怎么存儲運輸的,只需要打開水龍頭就能用上水。
就像青云科技董事長兼CEO黃允松所說的:“其實99%的行業不需要擁有計算機,計算機的維護成本和使用成本極高,消費者要的只是計算能力。云計算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科技類產品不需要擁有,就可以直接使用,而且成本低到連千分之一都不到。”
可以發現,云計算把存儲、計算、網絡等資源變成了一項成本降低、即買即賣的服務,已經推動產生了一批知名的、致力于將IT技術公共化的云計算服務商,在這個市場激起波瀾。
也就在3月16日,混合云ICT服務商——北京青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云科技”)正式在科創板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88316,成為“中國混合云第一股”。
青云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2013年正式上線了公有云平臺,借助公有云進行了大量的規模化實踐和技術迭代。2014年,公司開始將核心技術從公有云中解耦并產品化,構建私有云平臺,以此完成“公有云和私有云一體化架構”的混合云戰略轉型。
為什么聚焦混合云,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四點:
1、數字化已經成為全民的共識,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但公有云并不能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完全接受。
出于對數據安全和隱私的考慮,企業或機構并不允許數據存放于公有云,往往會傾向選擇本地部署的私有云。但又考慮到降低維護成本,企業就希望將核心業務放于私有云,其他邊緣或彈性的業務放于公有云,并要求打通不同云環境中的數據和應用,這就有了混合云的理念和市場。
2、混合云其實在很多行業有規模成長空間。
隨著機會窗口的逐漸收緊,非頭部玩家在公有云領域硬拼市場份額已經意義不大,所以美團云、蘇寧云、萬達云會選擇關閉服務以及時止損。另外就像華為云近期所傳達的意圖:應該在通用公有云基礎上鉆研一些行業屬性,搶占傳統領域細分市場。
同理在2017年以后,隨著物聯網應用的進一步發展,青云科技希望打造覆蓋“云、網、邊、端”的全場景數字平臺,鋪開“廣義混合云戰略”,將混合云解決方案覆蓋到銀行、保險、能源、交通、制造、公共事業、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最大程度滿足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3、在中國,到2019年中國企業采用混合云的比例還只有9.8%,與全球企業58%的混合云使用率存在明顯差距。這說明混合云滲透率不高,行業集中度低,在國內至少還有幾年的窗口期,屬于投身市場的好機會。
圖片來源:計世資訊《2019-2020年中國混合云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4、雖然混合云也吸引了包括AWS、Azure、阿里云、華為云、新華三、深信服等強勢玩家的進入,但真正的混合云要求一致的體驗和架構,不是多云的簡單集成拼裝就能實現的。青云科技因為較早開始布局,并且沒有大廠的歷史包袱和復雜的部門利益問題,通過堅持公私一體的統一架構,在混合云領域形成了領先技術優勢。
目前為止,青云科技形成了計算平臺、存儲平臺、網絡及安全平臺、數據平臺、物聯網及邊緣平臺五大類產品矩陣,十大產品品牌(包括QingCloud云平臺、KubeSphere容器平臺、QingStor企業級分布式存儲、RadonDB分布式數據庫、光格網絡SD-WAN、青立方超融合系統、EdgeWize邊緣計算等),這些產品以相互解耦的狀態存在,沒有強行綁定,往往能最大程度滿足企業需求。
青云科技副總裁沈鷗為此說明:“企業在使用傳統IT的過程中,總是被各種產品和方案綁定,束手束腳,很難去創新。青云科技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平臺,以及松耦合的架構,能夠根據需求,自由選擇、自由進出。”
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陳維廣亦曾發言認為:“目前,只有青云科技和微軟真正實現統一架構、統一管理、統一體驗的混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