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已經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甚至多年保持價格穩定的可口可樂也扛不住原材料上漲的壓力,計劃提高旗下產品售價。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以原油、銅、鋼鐵為代表的中上游價格對居民終端消費服務領域的傳導正在逐步體現。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顯示,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全部商品指數上漲了67%,其中能源指數漲172%。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不僅關乎工業生產,也關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那么本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么,會對國內商品價格造成哪些影響?
市場普遍認為,本輪大宗商品及消費品的價格上漲是幾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美國持續不斷的刺激政策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美元疲軟的預期推高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
其次,新興市場國家接種疫苗的速度遠低于發達國家,使全球產業鏈的供需增長不同步。長江證券伍戈認為,目前全球疫情修復是不平衡的,印度、巴西等重要糧食、材料出口國疫情屢創新高,供給受到了約束。同時,消費國的需求快速恢復,導致全球市場供需缺口拉大。
此外,國內方面,“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正在緊鑼密鼓的展開。在碳排放目標的嚴格約束下,勢必會對工業品價格造成一定影響。伍戈表示,國內環保限產等對鋼價抬升的影響明顯,疊加煤礦事故頻發引致安全檢查趨嚴等多種因素,PPI同比將加快上行。有色金屬、煤炭等中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正在逐步傳到至家用電器、水電燃料、交通通信工具等居民終端消費服務領域。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短時間內可能難以回落。但從中長期來看,價格上漲的趨勢或存在不確定性。
伍戈表示,需要關注國內房地產及基建的影響。近期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甚至呈現負增長格局(排除基數擾動)。高頻數據顯示,房地產行業新開工及土地成交下滑,或意味著未來地產投資增速下挫。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作用為“托而不舉”。從必要性而言,今年并不需要像去年那么大的財政刺激力度。歷史數據顯示,如果中國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下行,會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起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