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項老鼠的實驗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非必需氨基酸可以抑制其食欲并促進運動。
眾所周知,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都可以抑制食欲。然而,對于非必需氨基酸,其作用方式尚未在活生物體中得到證實。現在,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 Denis Burdakov 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首次在活的有機體中證明,非必需氨基酸以抑制食欲和促進運動的方式影響大腦。
研究人員首先給小鼠喂食各種非必需氨基酸的混合物或具有相同卡路里量的糖溶液(對照組)。然后,讓兩組老鼠飲用它們喜歡的奶昔。結果是,對照組喝了很多奶昔,但喂食非必需氨基酸的老鼠卻不愿意喝。相反,實驗組會自己去活動來尋找食物。
接下來,研究人員破譯了其大腦中特化的神經細胞—食欲素神經元發揮主要作用的潛在機制。小鼠通過食物攝入的蛋白質在腸道中分解成氨基酸,然后進入血液。在那里,血液將它們運送到大腦。下丘腦中的食欲素神經元具有特異性識別非必需氨基酸的受體,作為回應,小鼠大腦啟動了一個產生所描述的行為變化的神經回路。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吃非必需氨基酸會促進想要運動的欲望,動物就會去尋找其他食物來源。而這些食物可能含有更多必需營養素,對個體更重要。
但是,研究人員也提到,對于想要減肥的人來說,不能全面推薦含有特別多非必需氨基酸的飲食,營養建議應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