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所做的一切,核心都是為了能夠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權,同時依靠創新變革快速完成技術迭代。
在新發展格局與新消費的大潮下,風起云涌的汽車行當的確煥發出了巨大的商機。產業變遷深刻改變世人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之余,亦在推動中國整個制造業,完成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轉型。大國崛起的征兆是如此耀眼,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儼然將“自我覺醒”當作了歷史使命。
【資料圖】
經過近幾年發展,隨著中國品牌徹底擺脫低質、廉價的標簽向中高端化發展,不說所有中國企業都有了和國外頂尖選手進行正面對抗的資本,至少以新能源行業為圓心,大多數在局者都在用自己方式,向世界傳遞中國力量。
在過去的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車市的銷量破天荒地逼近了500萬輛,提前趕超了年初預測的銷量目標。在30萬以上的純電動車市場,以“蔚小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更是完成對整個市場風向的把控和產品標準的制定。
這些前所未見的現象是在說明什么呢?沒錯,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用一種世人難料的步調,改變著世界的游戲規則。而正是帶著這樣的氣魄,從無序中摸索出生門的廣汽埃安,也愈發表露出了自己期待著向新能源產業高端戰局再闖一闖的心境。
今天,是埃安全新一代高端純電平臺及電子電氣架構量產發布的一天。在見證埃安從注重銷量的一面投身自我價值提升的同時,似乎也在向我們表明,作為一家有著足夠實力登陸科創板的新勢力,其為中國新能源產業帶去新生的強大力量已是呼之欲出。
高端專屬平臺,全面進階
話說,自6月以來,埃安憑借扎實的研發投入以及優秀的產品,已經連續4個月登上了新勢力銷量榜首。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埃安銷量再次突破3萬輛,至30,063輛,同比增長149%。如此數據,足以再次對外彰顯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
而借著這樣的市場表現,埃安在前十個月的累計銷量直接升到212,384輛,同比增長134%,提前2個月超額完成全年20萬輛目標。
有了這樣的成績做鋪墊,我相信,隨著埃安全新一代高端純電專屬平臺AEP 3.0量產發布,中國智能純電科技超越特斯拉的信號已經越來越清晰。
此前,埃安與特斯拉是全球唯二擁有純電專屬平臺的車企,也因此在銷量上都實現了持續增長;而如今,兩者卻呈現出不一樣的發展態勢。在特斯拉依然原地踏步時,不斷追求科技創新的埃安再次推出AEP 3.0,已經在平臺技術方面全面超越特斯拉。
在純電專屬平臺的加持下,現在的新能源車的確越做越好。先天結構決定了空間不俗,600km以上的續航很大程度解決了里程焦慮,智能化功能體驗日趨完善……只有在駕控這一塊,依然停留在“夠快不夠爽”的階段。
因此,埃安AEP 3.0的推出,是在埃安原有AEP 2.0大空間、長續航、高安全等領先優勢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了駕控樂趣的打造。
首先是加速很快,通過全球最強的超跑級電驅技術,極速最高可達300km/h,這是99%的電動車都難實現的水平;后驅單電機版4.9秒、四驅多電機版1.9秒破百的水平讓人為之振奮,要知道Model 3平臺后驅版本加速為5.3秒,四驅版則為3.3秒,埃安憑借新平臺技術加速比特斯拉快了1秒多,這是非常大的差距。
我們都知道進入3秒級加速,每提升0.1秒對技術和造車工藝的要求,都是幾何倍數的提升。埃安通過獨創的X-pin扁線技術以及智能多模換擋系統,讓電機始終可以處于最高效的運轉區間,提升起步扭矩的同時也降低了高速能耗。
其次,借鑒了超跑式低重心、輕量化的車身結構,實現了操控極限更高的后驅布局,并支持拓展四驅。
為了解決電動車普遍操控不佳的問題,埃安通過獨有的AICS智能底盤系統,根據輪速、轉角、油門、橫擺角速度等一系列參數,進行車輪輸出扭矩、制動力矩以及懸架剛度的調整,實現多系統動態匹配控制,最終實現轉彎半徑低至5.3m(3m級軸距)、轉向精準度和靈敏度提升30%、過彎側傾減少40%及百公里制動距離低于35米等同級領先優勢。
至于在車身結構、輕量化、能耗、低溫續航等方面,AEP 3.0平臺也進行了全面升級,并在更高維度上進行了突破。
數據是最直觀的,從圖片上與特斯拉Model 3平臺的對比可以看出,同樣是3米級軸距和后驅布局的情況下,已經升級到第三代的埃安AEP 3.0平臺在轉彎半徑、過彎側滑側傾、加速、剎車性能等方面均具有超越性優勢,讓用戶盡享賽道級的超感駕馭。
“領先行業”是埃安的夙愿
回看新能源汽車平臺的進階之路,多年前在政策推動下新能源車型開始普及,多數傳統車企選擇了“油改電”的方式切入市場。這么做的好處一是可以節省大筆研發費用,二是可以快速獲取補貼以及積分。
但弊端也是比較明顯,在原有燃油車結構上鋪設一層厚厚的電池后,乘坐舒適感大打折扣;整車重量大幅增加,續航捉襟見肘;同時由于電池布局不合理,自燃現象時有發生。也因此初期的電動車給人的印象并不太好。
純電專屬平臺可以說是體現電動車真正價值的關鍵轉折點。埃安的前瞻性就在這,憑借廣汽集團多年的新能源研發經驗,在2017年推出的以“電池”為中心布局的GEP純電平臺上進行迭代,大手筆投入30億并于2019年打造出了以“電池+電驅”為核心布局的AEP2.0純電專屬平臺。
那時,除特斯拉外,中國的電動車首次在平臺技術上實現了質的突破。讓更廣大消費者感受到,原來電動車還能這么好開。此后新勢力車企開始爆發,傳統車企也開始加快轉型。
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平臺技術越來越多,像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或是滑板平臺等,雖然能夠相對改善空間和車重,或是容易適配各個車型,但是這類技術對用戶來說會造成更大的維修成本以及在操控性上的嚴重局限。而埃安的AEP 3.0平臺,是唯一一個專注于針對為用戶帶來極致體驗的高價值平臺。
可以說,在平臺技術上,“油改電”們剛開始醒悟、特斯拉似乎還在原地踏步,而埃安的AEP 3.0,已經領先行業一代半,推動了智能純電車二次革命。
總之,埃安能夠光速崛起也并非偶然,背靠廣汽集團10多年的新能源研發經驗,成立之初就專人專事進行EV+ICV領域的研發;同時在產業鏈布局上,埃安不僅成立了能源科技公司,設立電池、電驅公司,還與上游資源贛鋒鋰業等達成戰略合作,又與中國航天聯合共研技術……
埃安所做的一切,核心都是為了能夠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權,同時依靠創新變革快速完成技術迭代。厚積薄發的優勢加上后天的努力,造就了今天高速+高質量發展的埃安現象。
AEP 3.0平臺是埃安這些年厚積薄發的技術成果,在滿足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基本需求后,還拓展了更加多元化的體驗,讓用戶對電動車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并以此開發出更廣闊的市場。
再向上提升一下就是,哪怕現階段,要想令國企從舒適性圈走出,深化“國家發展,以科技為先導”思維依舊很難。可自從國際環境驟變,通過改革提升科技型國企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當前國企改革的突出導向之一。
那么,包括埃安在內,每一家有望成為國企轉型范本的非典型新勢力,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成為所有對未來有所期待的企業爭相效仿或努力達成的愿景。
【注意:文章版權歸屬汽車公社,嚴禁未經授權私自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需轉載請聯系官方微信號:汽車公社】
延伸閱讀:
埃安發布超跑,對手——500萬以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