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使得歐央行面臨的選擇更加復雜,“旨在遏制通脹的貨幣緊縮最終會阻礙已經疲軟的增長”。
受俄烏沖突帶來的通脹壓力及全球供應鏈擾亂沖擊,德國3月工廠訂單環比大跌,遠超市場預期。
德國經濟部數據顯示,德國3月工廠訂單環比大跌4.7%,遠低于市場預期的下跌1.1%。
自2月底俄烏沖突升級以來,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就被大幅下調。沖突導致的通脹壓力及供應鏈混亂使得經濟前景變得黯淡,全球訂單大幅減少。德國制造商同時承受成本飆升及零部件供應減少的雙重壓力。
德國經濟部在聲明中表示,俄烏沖突導致不確定性增加,需求受到明顯抑制(尤其是來自非歐元區國家的需求):
目前來看,未來幾個月的前景黯淡。
德國工廠訂單只是“冰山一角”。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Fabio Panetta警告,歐元區經濟在事實上已經“停滯不前”。
Panetta周三在接受意大利《新聞報》采訪時指出,如果沒有部分國家的“一次性增長”,歐元區一季度GDP增長本應該是零:
主要經濟體都在變糟,西班牙的GDP增長正在放緩、法國陷入停滯、意大利增長萎縮。
(雖然德國經濟增長超預期)但德國的增長自2月底(俄烏危機)就在減弱。
此前數據顯示,歐元區19個國家的GDP一季度環比增長0.2%,低于經濟學家預期值0.3%,前值為0.3%;同比增長5%,符合市場預期,前值為4.7%。
俄烏沖突給歐洲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市場分析認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升級可能導致天然氣短缺,將對工業造成嚴重打擊,使能源價格進一步上漲,進而侵蝕家庭收入,削弱消費者信心。
Panetta認為,歐元區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使得歐央行面臨的選擇更加復雜,“旨在遏制通脹的貨幣緊縮最終會阻礙已經疲軟的增長”。
當被問及政策收緊態度時,Panetta表示“在沒有看到第二季度GDP數據的情況下采取行動是將是輕率的”,但目前情況下,“可能不再需要負利率和凈資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