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壞消息又來了:經濟增長意外萎縮之際,生產率也令人大跌眼鏡地急劇下降,反映出人才市場供應緊張的形勢下勞動力成本飆升,凸顯了高通脹在美國方方面面的體現。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當地時間5月5日周四公布,今年第一季度,以非農企業雇員每小時產出計算的生產率年化環比前一季度下降7.5%,為1947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降幅,降幅遠超經濟學家預期的5.3%。去年四季度生產率增長6.3%。
以四季度為統計期間看,截至一季度的四個季度內,美國的生產率下降0.6%,為1993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最大降幅。
一季度勞動者時薪增長3.2%,但由于生產率下降,體現雇主給員工產出支付多少薪資及福利的單位勞動成本攀升了11.6%。
即使媒體認為,按生產率調整的時薪季度漲幅可能夸大了薪資壓力,11.6%的升幅也創下了1982年第三季度以來新高。截至一季度的四個季度,單位勞動力成本的升幅由此達到7.2%。
BLS報告還顯示,一季度經濟產出下降2.4%。作為生產率計算中的另一個因素,工時數增長5.5%。單位時間產出同比下降0.6%。
上月末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年化環比下降1.4%,遠遜于市場預期的增長1%,也遠不及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長6.9%。這是GDP自2020年年中來首次轉負。
評論認為,GDP負增長主要源于企業為支持強勁的消費者需求而進口了更多商品和服務,導致貿易逆差擴大。而經濟放緩則壓低了政府的生產率增長指標。
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Sarah House評論稱,單位勞動力成本正在呈現比美聯儲通脹目標2%高一倍多的增長趨勢,顯示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和供應鏈瓶頸仍存之時,通脹的壓力不僅在美國以外地區、也在美國內部持續,因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仍相當緊張。
BLS的數據也顯示,雖然工資快速上漲,但還無法跟上通脹水平。今年一季度實際平均時薪年化下降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