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底以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以安撫市場。
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到,盡快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5月4日,銀保監會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對于大型平臺企業整改工作,會議提出,要完成大型平臺企業專項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實施常態化監管,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浙江大學教授王春暉表示,一年多來,我國監管機構對平臺經濟的專項整改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專項整改即將收官,平臺經濟的監管將進入常態化。
平臺經濟監管有望邁入新階段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平臺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
但隨著行業蓬勃興起和發展,平臺經濟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特別是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地制約了平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對此,國家監管部門對大型平臺企業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項整改,2021年也成為平臺經濟領域監管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
其中,14家主要互聯網平臺企業被監管約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多家平臺開出罰單,國家反壟斷局正式設立,工信部、網信辦等部門也加強了對互聯網平臺侵害用戶權益、威脅數據安全等行為的集中整治。
截至目前,我國平臺經濟整改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2021年10月,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介紹,對于金融管理部門先后提出的上千個問題,截至去年10月,大部分問題已得到積極響應,一半左右已經落地。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上提出,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緊接著,銀保監會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會議提出,要完成大型平臺企業專項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實施常態化監管,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海通證券研報中表述,強調“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意味著對互聯網公司的監管已經從樹立案例、事件性監管的階段正式邁入完成整改、監管常態化的新階段,預計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相關案件調查將進入收尾階段,未來監管風險有望大為減少。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記者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平臺經濟領域出現了一系列監管信號,有機構因為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受罰,也有部分市場信心因此受損。
蘇筱芮提出,此次會議就平臺經濟的治理釋放出的明確信號是,監管的目的在于規范而不是遏制,“紅燈”、“綠燈”都要開,既肯定了平臺經濟存在的價值與作用,同時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通過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舉措為市場機構提供行動指南,最終能夠為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筑牢根基。
或將進一步出臺具體措施
實際上,我國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一直秉持審慎包容的監管態度。
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為我國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性條件,并從競爭秩序、金融、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監管要求。
2022年3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上強調,關于平臺經濟治理,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完善既定方案,堅持穩中求進,通過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并盡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一位相關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近期一系列會議再次明確促進大型平臺規范、健康發展。相關監管制度、規范有望進一步完善,加快補齊監管短板。
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表示,“常態化監管”意味著未來平臺經濟監管將邁入新階段,將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系統性的監管體系。
陳兵認為,明確政策信號,規范和優化制度設計,做好政策與法規的宣傳與指引,將有助于穩定和支持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振相關市場投資主體和運營主體的信心。
“平臺經濟在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應對疫情沖擊等方面,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泰證券政策組負責人楊暢表示,盡管在部分領域和環節出現了不規范行為,但通過出臺和完善具體政策舉措,都將有利于推動平臺企業在合法合規條件下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王春暉表示,國家將出臺具體措施進一步支持平臺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平臺經濟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此外,王春暉提到,在常態化監管環境下,應當強化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監管,如繼續強化對平臺經濟領域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的監管,加強數據和算法安全監管,提升平臺企業的算法透明度與可解釋性,強化平臺支付領域的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