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高緯度地區也無法逃脫塑料污染帶來的威脅。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AWI)剛剛發布的一項國際審查研究表明,塑料已經泛濫到了北極的各個領域。通過河流、空氣和航運運輸,大量的塑料現在可以在北冰洋發現。在水中、海底、海灘、河流、甚至冰雪中都可以發現高濃度的微型塑料。這些塑料不僅是生態系統的負擔;它還可能使氣候惡化。這項研究剛剛在《自然評論·地球與環境》雜志上發布。
如今,每年有1900萬至2300萬公噸的塑料垃圾最終進入世界水域,這相當于每分鐘倒入兩卡車垃圾。由于塑料非常穩定,它在海洋中積累,逐漸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納米塑料,甚至可以進入人體血液。而且碎片的泛濫勢必會越來越嚴重:預計到2045年,全球塑料產量將翻倍。
其后果是嚴重的。今天,幾乎所有被調查的海洋生物--從浮游生物到抹香鯨--都會接觸到塑料碎片和微塑料。
AWI專家Melanie Bergmann博士說:“人們仍然認為北極是一片基本未被開發的荒野。研究表明,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AWI的專家說:“關于塑料碎片和氣候變化之間的潛在反饋效應的現有數據特別少。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被困的微塑料會改變海冰和雪的特性。例如,深色顆粒會使冰吸收更多的陽光,因此融化得更快,反過來可能加劇全球變暖。此外,大氣中的塑料微粒為云和雨提供凝結核,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影響天氣,從長遠來看,將會影響氣候?!?/p>
該研究論文題為"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Arctic",已發表在《自然評論·地球與環境》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