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業績披露的最后期限,4月28日,格林美(002340.SZ)公布了2021年年報和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
業績看上去很美好,2021年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193.01億元,同比增長54.83%,凈利潤為9.23億元,同比增長123.82%。增長的勢頭延續到2022年第一季度,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6.78%,凈利潤同比增長20.23%。
光鮮的業績背后,格林美的經營現金流卻并不太好,2021年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為7.42億元,同比減少13.15%,2022年第一季度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大幅降低至-21.54億元。
4月29日,格林美證券部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我們有個項目在不斷地投資,就是印尼那個(鎳礦)項目,投了很多錢,對現金流占用比較大。”
報廢汽車業務不賺錢
鋰電正極的賽道上,大致可分為兩條技術路線:一是磷酸鐵鋰,二是三元鋰。磷酸鐵鋰材料成本低,熱穩定性和安全性能都更好,而三元鋰最大的優勢是能量密度更高,以其做正極材料的鋰電池續航能力強。
目前這兩種路線齊頭并進,路線之爭難解難分,格林美則是押上了三元鋰材料。所謂三元鋰,一般指的是鎳鈷錳酸鋰,化學分子式是Li(NiCoMn)O?。
格林美的主營產品是動力用電池的三元前驅體和三元正極材料,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板塊火熱,產業鏈各個環節產品價格均大幅上漲,并且供銷兩旺,格林美趕上這一輪市場紅利,業績快速增長。
2021年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193.01億元,同比增長54.83%,凈利潤為9.23億元,同比增長123.82%。2022年第一季度,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69.67億元,同比增長86.78%,凈利潤為3.32億元,同比增長20.23%。
但其凈資產收益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2021年格林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6.72%,是近三年來最高的一次,2022年第一季度降低至2.3%。
格林美證券部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報廢汽車和電子廢物回收業務對財務狀況會有所拖累,這項業務不賺錢,基本是虧損的。所以導致凈資產收益率整體比較低。”
據了解,鎳、鈷、錳是三元鋰的重要原材料,格林美主要通過廢物回收和購買礦資源來獲取這些原材料。
年報顯示,2021年格林美報廢汽車綜合利用營業收入約6.9億元,毛利率僅6.98%,總體來看,其廢物回收業務毛利率均不高,如鈷回收業務毛利率為16.18%,鎢資源回收業務毛利率為14.12%。毛利率最高的是三元前驅體業務,為20.52%。綜合毛利率為17.22%。
對于為何不剝離虧損的業務板塊,格林美證券部門工作人員反問記者:賣給誰?誰會要?
印尼鎳礦拖累現金流
如果說廢物回收業務拉低了格林美整體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水平,那么購買礦資源則大量“吃掉”格林美的現金流。
2021年格林美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為7.42億元,同比減少13.15%,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29.73億元,同比減少108.29%。2022年第一季度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為-21.54億元,同比驟降7219.52%,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8.99億元。對此,格林美證券部門工作人員把原因歸結于印尼紅土鎳礦,稱該項目投入很多資金,對現金流占用比較大。
格林美在印尼的鎳礦投資由來已久,2018年其與青山實業、CATL控股的邦普循環、IMIP、日本阪和興業簽署了《關于建設印尼紅土鎳礦生產電池級鎳化學品(硫酸鎳晶體)(5萬噸鎳/年)項目的合資協議》,2019年該項目正式奠基,2020年12月與2021年3月,格林美分別簽署增加印尼鎳礦項目實施主體青美邦股權至72%的備忘錄和正式股權轉讓協議,實質性掌握了對印尼鎳資源合資項目的控股權。
2021年以來,格林美不惜花費巨大人力、財力建設印尼鎳礦資源項目。其年報中稱,“2021年3月,公司千名人員建設隊伍逆疫而行,出海建設印尼鎳資源項目”,“2022年3月,公司500名工程技術人員再次請戰出海馳援印尼鎳資源項目”。
目前該項目仍在建設中,計劃在 2022 年上半年投入運行。
巨大投入下,格林美資金和債務狀況不容樂觀。截至2021年年底,其貨幣資金為36.83億元,而短期借款卻高達55.95億元,另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3.9億元。一季度形勢更加嚴峻,截至2022年3月底,其貨幣資金為35.44億元,而短期借款高達65.48億元,另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7.03億元。
而“吃掉”格林美一季度現金流的不光是鎳礦投資,還有鎳材料采購。今年3月“妖鎳”盛行,鎳價飆升,而鎳是格林美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因此在采購方面花費巨額資金。第一季度格林美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高達78.99億元,同比增長150.29%。
格林美在對一季度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大幅減少的解釋中也提到,與公司電池材料業務規模相匹配的鎳鈷原料預付款大幅增加75.52%,導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