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報已披露完畢。通聯數據顯示,2021年度在500多只股票型ETF中,有18只基金去年的收益率超過30%。ETF基金的持有人以機構客戶為主,以其年報披露的前十名持有人來看,多只資管計劃產品從中獲得浮盈,國家隊中央匯金公司的名字多次出現。不過,機構的名字也出現在去年收益率排在末尾的ETF的持有人名單中。除此之外,幾位資金雄厚的牛散在去年分得了ETF大漲的一杯羹。
然而,去年收益率高的基金在今年表現都不佳,無論是機構還是牛散,如果他們持有的份額沒有賣出,至今仍然持有,都將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下折戟。
牛散大賺
18只漲幅超過30%的ETF中,有11只的最大持有人是相關ETF聯接基金,包括漲幅排在第二的國泰中證煤炭ETF。不同于ETF的主要持有人是機構,ETF聯接的主要持有人是自然人。
重倉買入ETF基金,如今已成為不少投資大戶的選擇。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他們經常占據基金持有人名單的前列。
博時新能源汽車ETF的最大持有人是一個叫劉杰的自然人,他持有400萬份額,占總份額的1.71%。他從2020年12月該基金成立時就認購了500萬份額,直至去年下半年贖回了100萬份。該基金今年來虧損16.47%,劉杰如果還沒有賣出他持有的份額,浮虧60多萬元,粗略估算,其認購以來從中賺了上百萬。
公開資料中鮮少提及劉杰,不過他還是建信中證新材料ETF和華安中證電子50ETF的最大持有人,持有份額分別高達500萬份和890萬份。
馬國芳是匯添富中證能源ETF的最大持有人,持有769萬份。該基金去年實現40.21%的收益率,今年繼續上漲15.8%,如果他的持有數量保持不變,將獲得近1000萬元的收入。
廣發中證全指能源ETF最大的持有人是彭志華,他持有276萬份,如果沒有賣出,將在今年浮盈30多萬。
資管計劃
除牛散外,資管計劃產品也多次出現在ETF的持有人名單中。
華夏基金-匯金單一資管計劃在去年下半年進入了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之列,并一躍成為第一名,持有份額高達4.25億份。該基金是去年ETF的收益冠軍,上漲50.24%。但因為不能確定匯金公司進入的具體時間,很難確定其收益。但該基金今年來的回撤為20%,如果匯金公司的資管計劃沒有贖回,收益將大打折扣。
同時,華夏基金-匯金單一資管計劃還是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和南方中證申萬有色金屬ETF的最大持有人。
該資管計劃去年一年持有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的1.18億份額,取得5000多萬元的收益;在去年下半年對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進行了部分贖回,不過去年底份額仍然高達7.16億份,粗略計算,該產品從中大賺2.52億元;該資管計劃去年對南方中證申萬有色金屬ETF進行了補倉和贖回的操作,保守估計,其投資收益也在5000萬元左右。華夏基金-匯金單一資管計劃去年僅從這三只基金中,就獲得了3.5億元的盈利。
此外,匯添富基金管理的國壽分紅險資管計劃是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的最大持有人,浦銀安盛博悅2號FOF集合資管計劃持有國泰中證煤炭ETF 3720萬份額,泰康FOF進取3號持有鵬華半導體ETF 1435萬份。
某大型券商分析師王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管計劃類似于私募,資管計劃要根據私募管理辦法運行。而且資管計劃主要是針對單一客戶的定制產品,在投資上更多的要看客戶的需求,持有ETF均衡配置降低組合的波動是很常見的。
機構有賠有賺
富國央企創新ETF最大的持有人是國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新投資”),持有3.70億份額,占全部份額的85.29%。該基金去年收益率為33.07%,國新投資從中獲益1.2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國新投資是國務院旗下的投資機構,截至去年底,是中芯國際(688981.SH)、中金公司(601995.SH)、招商蛇口(001979.SZ)、華潤三九(000999.SZ)等11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也是7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
2021年16只ETF的虧損超過10%,多數的最大持有人是其聯接基金。
中信期貨工銀量化精選1號集合資管計劃是華夏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ETF的最大持有人,去年底持有1.64億份額,基金年內虧損12%。
方正證券去年6月底成為建信滬港深粵港澳大灣區ETF的最大持有人,持有后ETF的收益率不斷下挫。保守估計,方正證券僅去年下半年虧損了36萬。此外,方正證券還是國泰中證醫療ETF、華安中證細分醫藥ETF和嘉實中證醫藥衛生ETF的第二大持有人,3只基金去年的收益率虧損都超過12%。
中央匯金公司則“栽”在了國泰上證180金融ETF和華寶中證醫療ETF上。中央匯金全年前者持有25.63億份,是貨真價實的重倉。然而,這只基金去年的收益率為-10.37%,粗略計算,中央匯金公司的浮虧為2.5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