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時候天天都在關店,而且經常剛恢復了幾個月,緊接著疫情就又來了。”
作為多家連鎖餐廳的老板、一焙志餐飲負責人,劉昕比很多同行業的人更能切身地體會餐飲業在過去三年經歷的痛苦。
而包括餐飲業在內,零售、旅游、民航等行業也成了疫情之下的“特困戶”,急需政策的支援。
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特困行業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更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疫情三年來,房租減免,稅收緩繳,助企紓困政策一波接著一波。面對著疫情的陰晴反復,政策出臺是一方面,保證政策的落地同樣不能忽略。
餐飲店主:損失超千萬
旅游業仍未恢復元氣
一場疫情,讓很多企業徘徊在“崩潰”邊緣。
劉昕對記者說道,因為疫情的關系,他旗下關掉的店鋪差不多有5家,最大的一家投資將近1000萬元,最小的也有80萬元左右。目前旗下還有三個品牌,將近10家店鋪。
“損失太高了,實話說都沒敢細算。”據他回憶,1000萬元投資的那家店鋪,在今年過年前就收了30多萬年夜飯的訂餐費,食材都備了十幾萬元,結果疫情又來。
按照劉昕計算,從2019年到現在,他的店鋪斷斷續續停業了有3、4次,每次停業短則2個月,長則4個月。正常情況下,一家店鋪一年也就掙2個月的錢,這樣一關店,幾乎相當于把這兩個月的營收全部搭進去,也就意味著整年都在虧損。
劉昕的店只是餐飲業的一個縮影。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餐飲業首當其沖。根據彼時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餐飲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調查分析報告》,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提到,餐飲業與其他業態還有一定的區別,例如餐飲業有大量的上游資料,包括相關的貨物等有一定的時效性,導致餐飲業在疫情中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
此外,疫情一來,就必須被迫按下暫停鍵的旅游業,時隔三年也依舊沒能恢復元氣。
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旅游人數為28.79億人次,同比下降52.06%;國內旅游收入為2.23萬億元,同比下降61.10%。2021年,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別為32.46億人次,2.92萬億元。但目前旅游業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在關店期間,房租還要按時交,員工的工資支出是很大一部分,而且每次停業再恢復,基本都相當于重新開店,食材的損耗也很大。即便重新開業了,疫情剛過,大家的消費意愿也都很低。”據劉昕回憶,關掉的店鋪連帶著營業損失,千萬以上是肯定的了。
特困行業“紓困”
養老保險費緩繳
疫情沖擊之下,如何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活動,最大程度減輕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影響,成為一道經濟發展的必答題。
王鵬提到,對于特困企業來說,困難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無法經營的同時,租金還要按時交納,其次大量租金的交納也會導致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現不足的情況,最后地方疫情防控的政策也存在不穩定、層層加碼的現象,讓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在此背景之下,助企紓困政策開始發力。“當前一些市場主體受到嚴重沖擊,有的甚至停產歇業,必須針對突出困難加大紓困和就業兜底等保障力度。”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如此說道。
據悉,會議要求,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并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范圍,由餐飲、零售、旅游業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同時,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等。
王鵬分析稱,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來說,養老保險總量支出的體量還是比較大的。
他解釋,按照目前相關的社保規定,企業只要經營一天,就必須要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中間斷繳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有相應的影響。因此對于一些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無法正常經營的特殊行業,適當延遲養老保險的繳納可以說是雪中送炭,能夠節約很大一部分成本,同時解決企業周轉資金不足的問題。
這已經是第N波助企紓困的政策了。大規模留抵退稅,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政策,明確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紓困發展有關增值稅政策……僅今年3月以來,一系列稅費支持政策便已相繼出臺。
今年5月,特殊時期要有特殊的政策,要放水養魚,同時為防止有人渾水摸魚,措施要有針對性。
商戶反映“杯水車薪”
政策落地不能忽略
面對疫情的反復,轉戰線上成了不少企業的出路。包括在線教育、電商直播、品牌招商等,紛紛轉換賽道,用各種“上云”的方式為企業帶來新的希望。
劉昕也開始親自抓線上的宣傳,打造個人IP,一焙志也成了當地的網紅店。
但劉昕也道出了企業轉型、政策紓困的另一面——終端商戶們面臨的處境。
劉昕表示,“就此前倡導的房租免租而言,首先個人的房源幾乎不會免,而一些公家的單位,又通常說沒有收到這份文件。個人所得稅的減免也幾乎杯水車薪,而且企業要復工的話,又需要提交各種各樣的資料,審批時間開始拉長,無形中也消耗了一定的精力”。在他看來,目前做餐飲,最重要的還是現金流以及與之相關的消費信心問題。
因此要讓政策更好地落地,王鵬也提到,首先是要以督查的形式,從中央到地方,檢查到底有沒有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來給企業紓困,其次是要建立更暢通的渠道,讓企業有各種問題和意見,可以及時與各級政府部門相關機構進行很好地反饋。最后就是針對具體的問題,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信息化平臺等,對政策落實的情況、資金的流向等進行反饋。
“這樣相當于政策出臺之后,不僅有從上到下的各級各類的督查,有相關的溝通渠道,同時還能用數字化的方式對政策的效果進行及時掌握,對政策資金的流向進行明確把控。”王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