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湖南省博物館主辦的原創大展“花魂鳥魄——鄒傳安藝術與文獻展”在該館藝術大廳開幕,展出湖南省博物館從鄒傳安捐贈給該館的文物中精心遴選出的300余件(套)書畫作品和文獻資料,向公眾展示鄒傳安從匠心瓷工到美術大師的傳奇一生。
展覽開幕式現場
鄒傳安,1940年生于湖南省新化縣,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湖南省書法院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為當代湖南工筆花鳥畫的領軍人物之一,鄒傳安在多年繪畫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風格獨特的“鄒氏花鳥”,其畫風引領了一批國內工筆畫家,為中國工筆畫的當代轉型奠定了基石。他以寬厚的人生情懷、忘卻前人與自我的藝術魄力,將精湛的技巧、獨到的審美和人生的感悟融入花鳥,化作“花魂鳥魄”。
展覽開幕式上,鄒傳安向湖南省博物館捐贈了399件代表作品,并獲頒湖南省人民政府榮譽證書和湖南省博物館收藏證書。
據了解,2013年和2021年,鄒傳安曾兩度向湖南省博物館捐贈其各時期代表作及畫稿、手稿等累計達千余件,這批作品形成了該館針對其個人的系統收藏,也充實和延續了該館“湖南名家書畫收藏”。湖南省博物館舉辦此次展覽旨在通過該個案,推動湘籍及在湘藝術家研究和續寫湖南藝術史,為20世紀以來的工筆花鳥畫傳承與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展覽開幕式上,鄒傳安向湖南省博物館捐贈了399件代表作品
本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鄒傳安從藝60余年的藝術歷程、藝術特色與成就。第一部分“雕蟲鑄鳥老瓷工” 介紹了鄒傳安1957年至1985年供職于新化瓷廠的經歷,在長達28年的瓷廠工作期間,他不僅試制研發新產品、設計出眾多精美的出口日用瓷器裝飾圖案,還利用業余時間勤于寫生、鉆研工筆畫,為其后嚴謹精工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部分“我愛丹青足陶然”主要講述了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鄒傳安的工筆畫創作進入了一個小高峰,繪畫風格承接宋畫院體的精工寫實,表現出沉厚而靈透的唯美意境,逐步成為湖南工筆花鳥畫的主力軍之一。
第三部分“向宋人檐外求生活”主要展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鄒傳安以創新為動力深入研判傳統,努力開拓出一條具有時代特色的工筆花鳥畫新道路,經20余年的求索,確立了屬于自己的花鳥畫風格。第四部分“只今依舊識徐黃”則反映出了鄒傳安對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堅守,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花鳥畫創作和研究,深入傳統,走出傳統,繼而又回歸傳統,自由地游弋在當代和傳統之間,將個人審美趣味與當代繪畫手法進行了有機的融合,使傳統藝術煥發出時代新機。
觀眾參觀展覽
展覽中,湖南省博物館特地以鄒傳安的晚年力作《歲月》為靈感,策劃制作了同名紀錄片《歲月》。該片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以四季寓示鄒傳安藝術的積累期、成熟期、創新期、高峰期。在展廳內,畫作與同名專題紀錄片、藝術大事記、32本日記置于同一空間,形成了一個關于“歲月”的小主題展示,讓觀眾在看展之余,還能靜坐一隅,感受鄒傳安先生的率真與誠懇,通透與豁達,以及他一路走來經過的如歌歲月。
展覽從即日起展至6月8日,在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2廳免費向公眾開放。
觀眾參觀展覽
(圖片由張玲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