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logue看似是合作下的試水之作,實際上,它的出現很有可能令本田在與眾多日系對手的全球競爭中占據上風。
“EV”成了這個時代向前躍進的代名詞,它的出現令“時勢造英雄”再次發生在了汽車這個存在了140年的行業。而前所未有的局勢變幻,倒逼所有傳統車企,在慣性前進的道路上,必須清晰未來的機會與方向。
【資料圖】
當豐田章男不再執著,一次性推出15款純電新品向世界宣戰時,本田社長三部敏宏也早早在去年表示,在2040年前,將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V)的銷售比例提高到100%,以支持日本政府的環保事業。這是順應時代所做出的答復,但對于本田而言,倘若想在下一個時代有所成,這還不夠。
就像你很難相信,一向自我的本田會選擇和索尼共營生態,但現實卻是,在“轉型”這個問題上,從官宣要借力通用到推進新車型的落地,本田居然在“電動化”議題上,如此堅定地選擇與外部力量做“加法”。
而當下,隨著本田誕生于通用奧特能平臺的首款電動SUV車型Prologue發布,不管本田將從合作中獲利幾何,或許那些無所謂的疑慮也該慢慢消失了。
通過官圖,我們并不難看出,這款新車與凱迪拉克銳歌和雪佛蘭Blazer EV之間的兄弟關系。左前翼子板處充電接口與之完全一致。
只是說,根據海外公布的信息,新車三圍達到4877/1989/1643mm,軸距同為3094mm,較大軸長比配以較低的車身姿態,明顯能將Prologue和傳統的本田SUV做出區隔。
至于內飾方面,此種割裂感反倒沒了。本田風濃烈的中控設計,依舊承襲了本田當下SUV家族的車內布局。
總之,不管這款新車能否如期在2024年上市,對于本田來說,與通用合作,是其不想錯過高速發展電氣化的關口所致,從市場導向和特斯拉等新興車企的動作去看,更是本田當下最好的選擇。
作為一個非豪華品牌,本田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最終目的還是延續著傳統車企的生存思維,即:銷量。用本田社長三部敏宏的話來解釋就是,“本田和通用在技術上的成功合作,終將推動電動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
也許在新能源技術的儲備上,本田從來都不是一個弱者。
1997年4月的本田Takanezawa工廠,小型電動車EV Plus組裝下線;兩年后的日本,初代Insight的推出標志著本田在混合動力車的量產上邁進了一大步;2006年,FCX Clarity燃料電池轎車的出現,使得本田成為了新能源市場的佼佼者……
只不過,世界向電氣化投懷送抱的速度,還是讓本田稍顯無措。帶著自己的傲嬌,本田始終沒能明白下個時代的喜好。而相比那些毫無包袱的中國車企,過往所有的積累為其帶去自信的同時,也愈發使之摸不透這個市場的未來。
而回溯本田和通用的合作史,本田恰恰就是想借通用在新能源底層技術上的積累,來與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形成爭鋒相對的態勢。那就意味著,Prologue看似是這段合作下的試水之作,實際上,它的出現很有可能為本田在與眾多日系對手的全球競爭中占據上風。
【注意:文章版權歸屬汽車公社,嚴禁未經授權私自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需轉載請聯系官方微信號:汽車公社】
延伸閱讀:
通用汽車“奧特能效應”重塑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