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64.97萬億元,占全年GDP總額的56.81%。
2021年,全市場新增上市公司524家,年末公司數量增長至4682家,總市值96.53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其中,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031家、2569家和82家。
截至4月底,A股共有4800多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從A股交出的“成績單”來看,在經歷了2021年三、四季度的業績增速下滑后,2022年一季度A股業績增速重新抬升。
從具體的數據來看,2021年,A股公司營業總收入達到66.3萬億元,營業總成本為60.4萬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5.1萬億元。在4月29日,A股全部市值為73.9萬億元,對應2021年的市盈率為14.8倍,處于歷史最低的20%分位。2021年,A股公司營收增速為19.1%,較2020年大幅度提升,營業總成本增速為18.6%,略低于營收增速。華福證券研報認為,2021年企業經營情況良好,營業成本未出現明顯上升,歸母凈利潤增速達到18.9%,與營收增速基本持平。
從單季度增速來看,2021年A股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呈現出逐季下降的態勢,與GDP走勢類似,直到2022年一季度,才有所回升。營收增速在2021年一季度見頂,同比達到31.4%,之后連續下滑三個季度,到2021年四季度回落到了個位數 9.1%的增速;而凈利潤增速走勢見頂更高,在2020年四季度就達到了68.5%,之后連續四個季度下滑,在2021年三季度就到了負值,四季度更是進一步下滑到了-8.1%。
從這個意義上說,2021年底開始的回調,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業績的反映,因為2021年三、四季度凈利潤都是負增長。但3月份之后的繼續殺跌,則很可能是因為疫情和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雙重作用下的心理沖擊。
需要指出的是,在A股歷史上,業績都是決定市場走勢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時候甚至是決定性因素。A股指數的底部和頂部,都與業績增速的拐點密切相關。而當前,隨著 Omicron 的沖擊,2022年二季度A股業績增速有望出現底部。這也將是布局A股的又一個絕佳的窗口。
從行業上來看,部分行業的性價比已經顯現。像煤炭、電力設備新能源、國防軍工、家電和食品飲料等行業在一季度延續了高增長,分別增長了83%、31%、22%、13%和18%,顯示出非常好的抗衰退屬性。其中,電力設備及新能源、國防軍工指數回調幅度很大,2022年以來已經回調33%和34%,估值也隨之壓縮,而行業中長期邏輯未變,當下已經具備投資價值;食品飲料則具備穩健持續的成長動力,2022年以來回調22%;煤炭估值低,對保障能源安全意義較大,性價比較為合適;家電則有望借助于房地產修復,從而迎來業績拐點。
從A股估值來看,當前回調比較充分,估值已經處于較為便宜的歷史區間,有布局價值。截至4月29日,各個主要指數在 4月份的低點已經距離2021年四季度高點:上證指數跌幅達到22%,滬深300跌幅達到26%;創業板指跌幅達到39%,中小板指跌幅達到22%,中證500跌幅達到29%,創業板指跌幅達到38.7%,科創50跌幅達到41%。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分位數位于歷史上較低的22%分位,市凈率處于13.2%的分位;滬深300市盈率處于歷史較低的36%分位數,市凈率處于23%分位數;創業板指市盈率處于36%的分位數,市凈率處于54%分位數;中證500的市盈率處于0.7%的分位數,而市凈率處于1.9%分位數。相較而言中證500最接近底部。
投資策略方面,華福證券研報認為,目前A股市場處于底部,值得戰略性布局。指數上看好中證500,行業上看好成長股與穩健消費板塊。具體有五個方向關注:在經濟弱復蘇的態勢下,布局具有韌性的抗衰退消費板塊,如化妝品(口紅經濟)、高端白酒等;在輸入型通脹壓力下,布局抗通脹的農林牧漁板塊,特別是農產品(000061)產業鏈板塊;在板塊和個股深度回調、地緣政治沖突加劇背景下,布局進口替代領域的半導體板塊;在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國際能源價格高企、板塊和個股深度回調的情況下,布局新能源板塊和國防軍工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