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連續下挫之后,A股安防龍頭海康威視(002415.SZ)終于有了反彈跡象,截至午間收盤報35.07元/股漲0.78%,股價小幅拉升。而就在上周,海康威視則因一則傳言,市值在兩個交易日內蒸發725億。傳言稱,美國正在考慮是否將海康威視列入特別指定國民名單(SDN)。對此,海康威視公開回應稱“報道提到美國政府可能實施的制裁還有待核實”。
傳言真實與否有待驗證,但對股民來說,上周“跳水”的股價確確實實讓他們感到“肉疼”。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海康威視共有30.81萬戶股東,以4月29日收盤價42.49元至5月6日34.80元收盤價來計算,平均每戶虧損約23萬元。上海一位購買海康威視的股民陳華(化名)對記者表示:“本來是跟著馮柳、張坤等頂流基金經理買的,沒想到兩天就虧了這么多。不知道傳言是不是真的,但不打算繼續跟了,下個交易日就拋掉。”
同樣受到重創的,還有重倉海康威視的頂流基金經理們。據統計,若按照4月29日收盤價42.49元到5月6日34.80元的股價來計算,高毅馮柳浮虧16.1億,張坤損失約13.1億,景順長城劉彥春下跌浮虧5.3億元,三大知名基金經理兩天合計浮虧了34.6億元。
對此,景順長城基金對記者表示,對于涉及基金下一步的投資走向,將在第二季度報告中披露。此外,本報記者還致函了易方達,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而談及海康威視投資價值,前中信證券高級副總裁張孝榮對記者表示,美國制裁傳聞一旦被證實,則影響巨大。他表示,如果美國確認采取SDN工具,那么海康威視將會面臨如下三大制裁:公司將被凍結在美國的資產、美國個人和企業禁止其與SDN清單實體進行任何交易、海康威視或將無法使用美元進行交易,“一旦失去了全球化發展的前景,海康威視的估值邏輯將會受到嚴重挑戰。”
三大“頂流”基金經理浮虧34億
5月5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宣稱海康威視為政府提供監控設備,美國正在考慮是否將海康威視列入SDN制裁名單。
消息一出,海康威視連續兩個交易日接近跌停。繼5月5日股價下跌10%,以38.24元收盤價位于跌停板后, 公司在第二個交易日延續了低開低走的狀態,盤中多次跌停,以34.80元收盤,當日跌幅為9.00%,兩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約725億,截止5月8日總市值為3283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股東中損失最多的還是機構們。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共有483家主力機構持倉海康威視,累計持有56.98億股,持倉比例為62.32%,上周兩個交易日內累計浮虧438億元。
在海康威視機構持股明細中,記者在不少基金的背后發現了知名基金經理的身影,如私募大佬馮柳、“千億頂流”張坤、景順長城劉彥春。
而在這一眾基金經理中,馮柳虧得最多。海康威視十大流通股東顯示,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位列第5大流通股東席位,而該基金背后的投資人就是馮柳。數據顯示,該基金共計持有海康威視2.1億股股份,若以4月29日收盤價42.49至5月6日34.80元的股價來算,馮柳在兩個交易日內浮虧了16.1億元。
“千億頂流”張坤也不好過,其旗下管理的4只股票中有3支都購買了海康威視,其中一支還位列第8大流通股東席位。據同花順官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張坤管理的3支基金合計持有海康威視17122萬股,若以4月29日收盤價42.49至5月6日34.80元的股價來算,張坤旗下基金共計浮虧13.1億元。
同時,景順長城劉彥春旗下管理的6只基金中有4只也重倉了海康威視。根據同花順官網,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景順長城鼎益混合、景順長城內需貳號混合以及景順長城內需增長混合分別持有4000萬股、2100萬股、560萬股、330萬股,合計持有海康威視6990萬股,此次浮虧約5.3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大佬雖然都“栽”在海康威視上,但他們三位在今年一季度對海康威視的投資動作卻大不相同。
觀察海康威視今年一季度的機構持股明細,記者發現,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相比去年4季度加倉了620萬股;張坤旗下的3支基金較去年4季度分別減持了100萬股、40萬股和18萬股;然而劉彥春旗下重倉海康威視的4只基金持股份額卻沒有變化。
(數據來源:同花順)
機構10億狂買抄底
對于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股價狂瀉的原因,海康威視公開回復稱“公司股價的劇烈波動,系一家境外媒體報道稱美國準備對海康威視實施制裁傳聞的影響。”但報道提到美國政府可能實施的制裁還有待核實,制裁應當建立在可靠證據和正當程序基礎上,公司希望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傳言中提及的SDN(特別指定國民清單)是由美國財政部來擬定和實施的制裁清單,屬于美國眾多制裁手段中最為嚴厲的一種。根據SDN制裁規則,任何美國人士不得與SDN清單上的實體和個人進行交易,包括提供或接受產品、服務,使用美元結算等。非美國人士和實體,與SDN實體交易也將面臨次級制裁的風險。
不過,在海康威視股價一度跌停的當下,有些機構卻認為海康威視長期投資依舊潛力巨大,并在跌停時逆勢大量買入。5月5日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海康威視在跌停之際,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羅湖寶安北路證券營業部、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鄭州農業路證券營業部、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建設路證券營業部以及機構專用席位狂買10億豪橫抄底。
的確,公開資料顯示,海康威視此前也曾受到美國多次制裁,其業績仍舊不斷增長。此外,公司年報顯示,2021年,其國內營收為594.35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高達73%,而國外只占27%。
對于海康威視未來估值前景,張孝榮認為,美國制裁傳聞一旦被證實,那么海康威視將會面臨如下三大制裁:公司將被凍結在美國的資產、美國個人和企業禁止其與SDN清單實體進行任何交易、海康威視或將無法使用美元進行交易。
“一旦失去了全球化發展的前景,海康威視的估值邏輯將會受到嚴重挑戰。”對海康威視是否仍然值得投資,張孝榮秉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