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
全球疫情持續,俄烏爆發武裝沖突,大宗商品和能礦資源緊張,高通脹引發主要經濟體縮表加息,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
國內則面臨著疫情多點散發的難題,經濟發展面臨著“三重壓力”,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多,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為了把脈中國經濟,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密集調研摸底今年來經濟運行情況,召開分析座談會,研判一季度經濟運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為一季度的成績單揭曉做好準備。
從高層釋放的信號來看,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但受疫情以及外部因素等影響,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
“1至2月主要指標好于預期,但疫情多點散發、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對經濟穩增長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和嚴峻性。預計一季度GDP同比預測至5.4%,較之前的預測值小幅下調,但相較前值4%仍是一份不錯的答卷。”浙商證券首席分析師李超對記者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則預計,一季度GDP增速將保持在5%左右。按照預測,下一階段,保持工業平穩增長、穩基建穩投資、扶企紓困等仍是重中之重。
多部門調研把脈經濟增長
當前,一些市場主體受到疫情嚴重沖擊,需要加大紓困力度。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適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不僅如此,各地發改委也紛紛開展相關調研工作,為經濟增長查缺補漏。
3月23日至25日,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晨昕先后主持召開一季度經濟形勢地方、專家及行業協會視頻座談會,就當前經濟運行情況、面臨的困難問題以及應對措施建議聽取有關單位和專家意見;地區司主持召開一季度東部、中部、東北、西部地區經濟運行分析會議,探討了研發創新、工業振作、擴大投資、提振消費、外資外貿、企業運營、就業情況等問題。
同時,在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強調,各地方要把保持工業平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制定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多措并舉穩定工業經濟運行,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而在地方,各應對措施也已經浮至臺前。
陜西強調,要著力抓工業達產達效,督促能源企業達產滿產、多產多銷,加快重大能化、新能源項目建設;著力抓項目穩投資,發揮好中央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加快資金下達使用,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海南表示,要力促第二季度經濟平穩發展,為實現全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陜西則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實現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抓實抓細二季度各項重點任務。
在李超看來,一季度內需增長動力較強,制造業投資是較大預期差。消費方面,受制于本輪疫情擴散的影響,預計增速中樞提升幅度有限。數據顯示,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低位震蕩后回升至6.7%。
投資方面,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地產、基建、制造業共振上行,制造業投資成為驅動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力量。李超提示,“先立后破”產業政策將推動制造業投資繼續保持引領作用,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強鏈補鏈”專項行動將會進一步擴大對制造業投資的需求。
“預計1-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較前值下降1.2個百分點。從1-3月同比增速看,地產、基建、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為3.3%、6.9%和19%;從當月增速看,地產、基建、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為3%、6.1%和17.7%。我們認為,強鏈補鏈和產業基礎再造驅動制造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速,地產投資逐月回暖。”李超表示。
注重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當前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受春節放假、疫情反彈和俄烏沖突爆發等因素影響,2022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8.7,按可比口徑環比下降0.4點,連續四個季度下降,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
其中,疫情停工停產、招工難用工貴、融資難融資貴、應收賬款回款難、物流成本偏高、市場信心不足、預期偏弱等問題凸顯,生產經營困難加大,中小企業景氣狀況有所回落。
“當前企業信心亟待穩固。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特別是俄烏沖突超出預期;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實體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中小企業發展信心受到較大影響。”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
市場預期也有待提振。在中小企業協會調查的8個行業中,國內訂單指數和銷售量指數全部下降。
同時,隨著俄烏沖突持續,國際市場原油及重要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全球通脹壓力增加,要警惕形成輸入型成本上升因素。
中小企業協會建議,要強化宏觀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有利于穩定經濟和市場預期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穩定市場預期的措施,把握好政策出臺的時度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同時,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進一步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強化大宗商品價格監測和預警,穩定能源和原材料供應,保障物流通暢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保護產權及合法權益,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生態,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一個利好是,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狀況有所緩解。據了解,自年初以來,財稅部門與人民銀行通過多種政策工具,積極助力經濟“開門紅”。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目前,財政政策還存在較大擴張余地。1-2月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尚低于收入增速,可以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仍存在發力空間。
展望二季度經濟形勢,劉向東認為,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仍會部分影響我國經濟,但力度會減弱,而政策提前發力的效果會逐步顯現,特別是基建投資將提速,在高基數效應減弱的情況下,預計二季度GDP可能反彈至5.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