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CNBC最新消息,美國總統拜登10日表示,他可能會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部分關稅,以幫助控制美國不斷上漲的消費者價格。
拜登10日在華盛頓向全國發表講話時表示,白宮正在審視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實施的“懲罰措施”,這些措施提高了從尿布到服裝和家具的所有商品的價格,白宮有可能選擇完全取消上述措施。
他還表示:“我們正在考慮什么會產生最積極的影響。”他補充說,是否要取消關稅正在討論中。此前,特朗普在與北京長期針鋒相對的貿易戰中,對中國商品實施了大量經濟處罰,以支持美國制造的商品。
取消特朗普時期對華加征關稅會在多大程度上冷卻通脹,這是經濟學家爭論的一個問題,但許多人表示,對于急于動用一切可用杠桿來降低成本的白宮來說,降低或完全取消對華關稅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報道說,拜登重申,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的雙重作用和導致美國的物價在以 1980 年代初以來最快的速度上漲。“我想讓每一個美國人知道,我非常認真地對待通貨膨脹問題”,拜登說,“通貨膨脹的第一個原因是百年一遇的疫情。它不僅關閉了我們的全球經濟,還使供應鏈和需求完全失控。而今年我們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普京在烏克蘭的戰爭”,報道說,拜登是指戰爭直接導致了石油價格的上漲。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應對通貨膨脹問題是聯邦政府的優先事項。
拜登介紹了民主黨抗擊通貨膨脹的計劃,包括降低雇主和雇員成本,并要求大公司和高收入人群支付公平份額的稅款。拜登表示,解決通貨膨脹問題需要降低供貨商成本,因此聯邦政府計劃讓更多卡車司機參與工作,從而減少運送貨物所需的時間,來降低制造商成本。
通貨膨脹問題是民主黨在美國2022年中期選舉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共和黨人利用通貨膨脹問題來批評拜登對國內問題的處理方式。而拜登政府則將通貨膨脹問題歸咎于供應鏈問題、持續的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沖突。
此前,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5日刊登對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的專訪報道。秦剛在采訪中主要就中美經貿關系及雙邊經貿協議、企業投資、營商環境等回答了提問。
被問及中美經貿關系時,秦剛表示,中美建交以來幾十年間,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利益深度融合,經貿關系取得長足發展,惠及兩國和世界。當前中美經貿合作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這些不穩定不確定性主要來自美方。希望美方停止將商業合作政治化、把貿易當作工具,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中美經貿合作不應該局限于你買我賣,而應擴展到可持續發展方面,探討兩國如何相互借鑒和幫助,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需要加強協調合作,在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蘇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談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時,秦剛強調,中國歷來信守承諾。我們言必信,行必果。中方從美國購買了更多商品,在知識產權保護、農產品市場準入、金融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還就對美反制關稅實行市場化排除。希望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和諒解原則,通過對話談判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美國政府是時候重新考慮并盡早取消加征的關稅了。
談及中國在美投資時,秦剛說,過去幾十年,很多中國企業在美投資興業,為美國人民創造了近100萬就業,對美國消費者、美國家庭都有利。但近年來,美方不斷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泛化國家安全概念,1000多家中國企業受到制裁或限制。我們敦促美方重拾理性,為中國投資者提供公平、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使他們對美國市場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