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于持有期貨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可謂過山車一般。市場剛消化完三家期貨上市公司的年報,緊隨而來的季考成績又出爐了,有業內人士評價稱,2022年一季報與2021年年報形成巨大的反差。
三家期貨上市公司一季報在凈利潤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凈利潤下滑最大的是永安期貨,永安期貨、南華期貨報告期內歸母凈利同比分別降約90%、19.01%,瑞達期貨則是營收同比下降8%。
業內人士表示,從近期期貨市場運行情況來看,期貨公司短期內營收凈利潤放緩或與期貨市場整體交易量下降有關。
永安期貨一季度凈利降九成
據中期協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3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5.33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28.6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7.07%和9.02%。進入4月份,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26.65%和15.20%,環比分別下降29.26%和28.23%。
1-4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19.54%和10.59%。從近期期貨市場運行情況來看,期貨市場短期內成交量和成交額明顯放緩。另據財報數據,2022年一季報三家已上市的期貨公司,業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體看來,永安期貨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主營收入77.07億元,同比上升5.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59.34萬元,同比下降90.1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124.35%。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07億元,同比增長5.93%;不過,扣非凈利潤3131.11萬元,同比下降90.47%。
南華期貨2022年第一季度主營收入15.39億元,同比下降23.63%;歸母凈利潤2810.8萬元,同比下降19.01%;扣非凈利潤3047.68萬元,同比下降13.06%。
瑞達期貨2022年第一季度主營收入3.84億元,同比下降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33.02萬元,同比上升8.13%;扣非凈利潤1.06億元,同比上升22.03%。
從三家上市公司來看,永安期貨凈利潤降幅是最大的。永安期貨發生了什么?對此,記者針對凈利潤降幅過大等問題,給永安期貨發送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永安期貨始終未給予正面回復。
機構疑似大幅減倉
表格一(截圖來源:永安期貨2022年一季報)
表格二(截圖來源:永安期貨2022年一季報)
記者翻看永安期貨2022年一季報發現,從表格一看出,對于業績大幅下降,永安期貨表示主要是證券市場波動導致相關金融產品的公允價值變動。而從表格二可以看出,2022年一季度永安期貨投資收益僅為133.25萬元,這與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較的5.25億元減少約99.75%,為公司凈利潤大幅減少的直接原因。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29億元,上年同期為-2.28億元。
投資者關系平臺顯示,5月6日,永安期貨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答復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有投資者問:永安期貨的股價跌跌不休已經跌破發行價,公司有什么措施止跌么?永安期貨董秘回復稱: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公司致力于持續穩健發展,積極回報投資者。永安期貨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無應披未披事宜。二級市場股價受宏觀環境、行業政策、市場波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為了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公司已制定了上市后三年穩定股價預案,具體情況詳見公司披露的《永安期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截圖來源:同花順)
面對永安期貨股價持續暴跌的問題,記者翻看機構持倉發現,2021年12月10日當時參與配售的機構產品數量有1.45萬只,獲配的價格每股17.97元,共獲配1455.46萬股,共耗資2.62億元。截至2021年年報顯示,當時持倉的機構產品數量還有1125只,累積持有股數210.98萬股,持股比例1.47%。不過,截至2022年一季報,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持倉機構產品僅剩2只,累積持倉市值接近腰斬,較上期變化減少了56.49萬股。
(截圖來源:同花順)
記者通過同花順軟件,對比瑞達期貨機構持倉數據后發現,雖然每年的一季度機構持倉都會小于每年的年報數據,但是相較于永安期貨,無論是累計持有股票的數量,還是累計市值,以及持倉比例,瑞達期貨的數據均高于永安期貨。不過,對此,也有券商內部人士李文對記者表示,這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永安期貨去年年底才剛上市,機構對永安期貨的持股,還需要一些時間去觀察。
瑞達期貨方面,2022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84億元,同比下降8.0%;歸母凈利潤9533.02萬元,同比上升8.13%;扣非凈利潤1.06億元,同比上升22.03%;負債率85.82%,投資收益6462.19萬元。據了解,總營收同比-8.0%,主要是由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所致。
瑞達期貨利息凈收入0.47億元,同比增加14.0%,主要受益于客戶保證金規模增長。一季度末客戶保證金規模(包括期貨保證金存款、應收貨幣保證金、應收質押保證金)達154億元,較年初+2.9%,同比+33.8%。
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83億元,同比-17.6%,其中期貨經紀/資產管理/期貨咨詢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為1.63億元、1745萬元、143萬元,分別同比-17.7%、-24.0%、+184.0%。
瑞達期貨一季度投資收益為0.65億元,同比+12.4%,表現顯著優于同業。而其他業務收入(以風險管理業務為主)1.64億元,同比+13.6%。
永安期貨股價遭遇腰斬
除了2022年一季度三家期貨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分化外,從股價表現來看,上述三家期貨公司股價也都相繼大幅走低,尤其是永安期貨一季度永安期貨股價跌幅55.96%,瑞達期貨股價同期跌幅32.99%,南華期貨股價跌幅29.59%。
業內人士表示,受股票、期貨市場震蕩下行影響,期貨公司資管規模增長放緩,經紀交易短期承壓。長期來看,在國內期貨商品市場加速發展背景下,期貨公司聚焦品種擴張和業務創新,從而帶動傳統經紀業務市占率提升、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推進,這或將推動業績。
永安期貨于2021年12月23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當日收報25.88元,漲幅44.02%。隨后5個交易日,該股一字漲停,分別收報28.47元、31.32元、34.45元、37.90元、41.69元。12月31日,永安期貨跌停,收盤報37.52元,跌幅10.00%。
但好景不長,之后受中信證券給出賣出評級等影響,永安期貨股價一路下跌,從高點至2022年5月10日股價跌幅約55%。截至5月10日,收盤股價18.48元/股,不僅無法與最高點相比,甚至低于中信證券預期價格。
中信證券今年1月在研報中表示,預計被調公司估值將在未來一年趨向理性,其股價相對市場存在下跌超過10%以上風險,符合我們“賣出”評級標準,首次覆蓋給予“賣出”評級,取估值上限對應每股目標價為22元人民幣。
除了股價走勢深受外界關注外,在大資管背景之下,部分期貨公司也提高了研發投入。瑞達期貨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研發投入589.89萬元,較2020年增長9.67%,投入主要體現為研究人員的人力成本、調研費用和咨詢數據費用支出。具體項目包括:期貨投資分析決策系統、咨詢業務產品設計、資管策略開發、企業風險管理產品等。
南華期貨方面,該公司稱,除了擁有自主研發的高速行情系統、極速交易系統、風險控制系統、場外衍生品業務系統等,還投入私有云平臺建設,以滿足其在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發、產品研發等多方面對計算和存儲資源的需求,如對行情Tick數據的分類整理等。
此外,隨著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的不斷拓展,期貨公司對優秀的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在這方面,自2021年以來,期貨公司的主要舉措是漲薪。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16家期貨公司人均月薪約為3.33萬元,相較于去年上半年的2.52萬元,期貨人平均漲了8100元工資。目前年報顯示,瑞達期貨2021年應付職工薪酬同比增長63.69%,主要是年末計提員工獎金增加所致;南華期貨2021年職工薪酬也同比增長20.42%。
某期貨公司高管蘇經理對記者表示,其實,期貨公司人均收入這一塊兒,全國的都一樣,人均收入只是把高的和低的加起來,然后再出一個除數,其實這個收入都是二八開的,20%的人拿的高收入,而80%的人拿的是低收入的,但是平均下來的話,就會覺得大家收入都很高。
“總體來說,大期貨公司和小期貨公司的情況不一樣,他們的收入水平會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公司沒有那么多業務,沒有參與風險管理子公司、現貨子公司這些業務,那這些小型期貨公司就只有經紀業務這一塊,它的收入水平相對來說就會很低。”蘇經理稱。
他介紹道,以前,傳統型期貨公司營收主要靠經紀業務收入、交易所返還、利息,現在交易所返還的錢,也返給客戶,手續費收入也越來越低,期貨公司不收或者象征性收1分錢。而且,前些年從期貨公司走出去的人,知道期貨公司的收入構成,自然就更會苛刻一些,期貨公司為了維護業務,手續費方面妥協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