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8月3日,2022第三屆軟件定義汽車論壇暨AUTOSAR中國日在武漢開幕。論壇的第二天,昆易電子的技術總監&創始人李康進行了以“基于集群的汽車軟件測試研究”為主題的演講,圍繞“集群HIL”和“HIL集群”提出了昆易電子面對當下軟硬件開發挑戰的解決方案。
面對當前充斥著不確定性的全球供應鏈,昆易強調,“我們的產業鏈核心環節不可能永遠依賴國外,國產的、自主可控的汽車電子研發工具鏈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剛需,也一定會成為主流。”
(資料圖片)
昆易電子技術研發總監&創始人李康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在他看來,自動駕駛技術將深刻地改變汽車行業,乃至每個人的生活。隨著L3及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逐步商用,自動駕駛技術將影響的不只是汽車行業,而是實實在在改變每個人的出行體驗和生活習慣。
昆易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專注于汽車電子工具的自主研發,圍繞動力系統、三電系統、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研發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分析開發了一系列工具。
在汽車行業向著智能化、電氣化、網聯化發展的今天,昆易電子緊隨技術變革趨勢,著重于智能駕駛領域,在智駕采集、仿真、測試等應用場景全面助力研發,成為多家國內智駕一線企業研發工具供應商。
以下為訪談實錄:
自動駕駛商業化趨勢難擋新興市場成藍海
蓋世汽車: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至今,在您看來,目前自動駕駛行業的現狀如何?您認為未來幾年自動駕駛行業的市場前景怎么樣?
李康:我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會深刻改變汽車行業乃至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那從目前看來,大量商用的自動駕駛技術都還處于L3級以下的輔助駕駛。隨著未來幾年的技術的成熟和相關法規的落地,L3及L3以上的自動駕駛一定會逐步商用,屆時自動駕駛技術將改變的不只是汽車行業,而是實實在在地改變我們每個人的出行體驗和生活習慣。所以我認為在未來幾年,自動駕駛行業會出現更多的新的技術、新的應用場景商業模式,這是令人期待的。
蓋世汽車:但是從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消費者完全接受自動駕駛還需要一個過程。那您覺得車企和供應鏈上的伙伴應該怎樣盡快去推進這個過程,讓消費者能夠更好的接受這些新的技術?
李康: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可能更多是體驗和信心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消費者是愿意去接受和嘗試這種新的駕乘體驗的,許多消費者在實際使用中也會去啟用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當然目前這個階段自動駕駛也還存在技術成熟度等方面的一些問題。但我認為當這項技術真正成熟到讓消費者放心,再配合相應的法規的出臺,市場的接受度會更廣。
當前,制約自動駕駛的因素在逐一被擊破,我們可以看到相關技術在不斷進步,現在很多主機廠或者是相關的企業都在積極地進行L3和L3以上的產品技術研發;政策法規方面,從今年開始也有不少法規在不斷落地,更多區域被劃分為可以供自動駕駛車輛運行的區域。所以我覺得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幾年之內,L3或者是L4以上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會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
順勢而為多年自研技術沉淀助力昆易轉向
蓋世汽車: 據我們了解,昆易在創辦之初,主要針對的是開發的是針對三高測試的一些數據采集產品,那么后來公司是怎樣逐步轉向自動駕駛領域的呢?
李康: 我覺得首先是外在需求的市場驅動。公司發展初期,汽車行業還處于燃油系統作為動力系統的時代,當時也處在燃油控制的電子化階段。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所以我們的產品更多面向的是汽車的三高測試。
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汽車在不斷電氣化和智能化,對電子工具的開發要求也就自然變了。2015年左右,市場對車載網絡數據記錄、分析等方面的產品出現了大量需求,所以我們也跟著推出這方面的產品。到了2018-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就真的出現了,在繼續強化車內網絡需求的同時,另一方面提出了更多和智駕相關的需求。正是在這些節點,公司在適應和開發市場的過程中看到了客戶的需求,從一個雷達和攝像頭的感知數據采集項目開始首次涉足自動駕駛領域。
自動駕駛這一行業涉及到非常多細分市場,昆易更多地是偏重于測試開發工具和測試方案。據我們所知,國外有機構預測,明年全球的仿真市場可以達到一百億美元,之后還將繼續增加。盡管我們并不直接做自動駕駛的仿真工具,但昆易的產品涵蓋了自動駕駛測試仿真上下游的數據采集、注入和閉環。從這個數據的側面來看,我們認為這一片市場是不可低估的。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就隨著行業的趨勢,自然而然地轉向了自動駕駛。
蓋世汽車:在對自動駕駛領域核心技術進行攻關的過程中昆易有沒有發現什么技術難點,具體又是怎樣去化解這些難點的呢?
李康: 其實從三高測試到自動駕駛測試的技術跨度是比較大的,但正是因為昆易一直堅持技術自研,有較為深厚的技術積累,才讓我們能夠在感知到市場變化時迅速調整開發策略,跟上市場變化。
自動駕駛技術和原先的汽車電子一大主要區別就在于它的數據帶寬特別大,現在音頻或視頻數據的帶寬能達到幾個G甚至幾十個G。從這個角度看來,自動駕駛汽車就越來越像一個IT產品,而不僅僅是代步出行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很多需求靠我們原有的技術、方法和原有的零部件工具是難以滿足的。所以從自動駕駛測試設備的設計開始,昆易開發定制了大量我們特有的數字電路,去加速對高帶寬、高性能數據的處理,這應該是我們在技術上比較明顯的一大轉變。
全棧資源自主可控虛擬化集群方案拉動測試“進度條”
蓋世汽車:現在這個軟件定義汽車這個話題在行業內經常被提及。您可以就這個話題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嗎?在軟件定義汽車發展趨勢下昆易電子有沒有新的業務進展,或者是相關的戰略布局呢?
李康: 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讓汽車的功能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同時也賦予了汽車除了出行代步工具之外更多屬性。軟件定義汽車,讓汽車軟件的開發周期從汽車的設計階段,拓展到了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如何去保證復雜的軟件在整個汽車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快速迭代和有效測試?毫無疑問,這是擺在每個主機廠面前的巨大挑戰。
昆易電子作為汽車電子開發測試工具鏈的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其實我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我們在產品設計和技術布局上考慮到汽車軟件開發更迭的痛點,因此提出了集群化、虛擬化汽車軟件測試方案,從而幫助開發者更加快速、高效地測試和發布產品。
蓋世汽車:昆易現階段的產品發展方向是什么?采用了哪些方面的技術?
李康: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用虛擬化的方式來提高測試效率。
自動駕駛測試分成很多類,比如軟件在環、硬件在環,每一類都是不同層次的虛擬化。如果我現在要測試車上的某項功能,并不需要真正拿出一輛實車,只需要把被測件或者需要測的模塊軟件提取出來,從信號、電器或者駕駛場景等不同層面提供一個虛擬的整車環境。之所以采用虛擬化,是為了加快測試進度,并能更容易地復制、重現整個測試場景,以自動化的方式去提高執行的便利性。這就是虛擬化技術的意義所在。
采用實時仿真技術的HIL系列產品的開發可以追溯到五六年前,過去主要服務于傳統的電控系統。隨著自動駕駛、車輛電氣化技術的出現,我們通過對相應的實時模型和管理軟件進行更新適配,開發出了適用于自動駕駛方面的測試方案。
圖片來源:昆易電子官網
蓋世汽車:整零關系一直是行業內比較關注的重點,貴司作為汽車供應鏈中的技術提供商如何看待當前的整零關系?您認為供應商應該如何更好地滿足整車廠的需求?
李康: 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的關系一直都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目前的大背景下,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在持續增加。作為國內的技術提供商,我們認為這既是挑戰,也是一大機會。整車廠需要更加自主可控的供應鏈,從而保證技術和產品供應的穩定性。
昆易目前和國內大多數整車廠和電子控制器供應商都有合作。作為國內本土汽車電子工具鏈供應商,我們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實現從硬件到軟件全棧資源的完全自主可控。自研的模式不僅保證了我們強大的交付能力,也進一步保證了我們客戶供應鏈的穩定和可靠。
“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不可能永遠依賴國外”
蓋世汽車:您為什么會選擇進入汽車或者說是汽車自動駕駛這個行業,以及選擇從外企來到昆易電子?
李康:我從剛畢業就進入了汽車行業。一開始進入汽車行業,單純是因為個人對汽車的電控系統、電子控制這一塊比較感興趣,我想做這方面,那正好那個時候,隨著汽車控制的電子化趨勢有了一些工作的機會便進入了這個行業。如果說一開始進入汽車這個行業是相對偶然的話,那么后來進入自動駕駛行業就算是順勢而為了。
至于選擇創辦昆易,我覺得可能還是出于一些個人的理想和情懷。
在德爾福擔任汽車電子的開發工程師時,我也見到了大量的開發測試用例,這些東西的價格就擺在那兒沒得談。當時就開始思考,這些東西我們自己難道真的做不出來嗎?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不可能永遠依賴國外。
那段工作經歷讓我看到當時在測試工具這方面我們和國外存在一定差距的同時,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些機會。在德爾福經歷的這幾年也讓我對汽車電子的開發工作算是入門了,可以接觸到那些當時看來是比較前沿、先進的電子開發技術。這個其實對我后面的經歷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蓋世汽車:作為聯合創始人,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昆易的創辦經歷嗎?
李康: 昆易是由幾個經歷和我類似的小伙伴一起創立的,從創立初期到現在都是專注于汽車測試開發工具的方案。
在初期到現在,我們所有產品都堅持自研,這也同我們幾個創始人的背景有關。在創辦昆易前我們都是汽車電子開發的一線工程師,本身對產品的自主開發情結就比較深。創辦初期,我們面向當時的市場需求形成了三高測試數據采集等方面的測試工具,這些屬于相對單一的產品。此后,昆易的產品開始朝智能網聯方向轉型。
在新測試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我們發現,單一工具無法覆蓋汽車測試,需要有一套集成臺架以及硬件在環測試系統,因此我們便開始了硬件在環測試系統的開發。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些東西,也和昆易開發的第一臺三高測試的設備,以及在車載網絡方面積累的技術具有強相關性。很多相通的技術在其中都是可以復用的。此后就像前面所介紹的,昆易根據市場的變化,推出了與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數據采集系列產品。
從德爾福到昆易,其實也相當于是完成了從工程師到創始人的身份轉變。做工程師時需要關注的只是一個產品、一個部門。來到昆易后,更多地要去思考這些問題:我現在做的這個產品是為什么做的?還有什么技術是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掌握的?哪些是現在市場還沒有,但可能有的產品?實現這樣的轉變需要對產品的技術對市場這個行業有更深的認知和了解,而且對公司的感情也會特別不一樣。
蓋世汽車:昆易電子在自動駕駛測試方案這一領域長遠的發展目標是什么?具體會通過哪些技術路徑去實現?
李康: 從長遠發展目標來看,是遵循數據驅動的思路,打通自動駕駛測試鏈中的各個環節。這涉及到采集、閉環測試、相關數據的存儲、傳輸、真值判斷、算法設計等等,這是一套系統性的工程。
在我看來技術永遠不會跳躍式地發展,所以我們下一步做什么都將取決于現在這一步做到了什么。基于這個思路,我們的今年或者明年的要做的東西可以對齊到我們整個目標。
今年我們將繼續實現更多注入產品與不同傳感器的適配,從而提高HIL對更多不同控制器和系統的適配性。采集方面,我們會致力于提升傳感器的數據采集能力,實現數據的壓縮存儲,并打通注入系統。這是我們目前努力的方向。
在更遠的未來,我們也將從產品角度出發,讓更多產品應用于實際測試,從而更好地實現產品的推廣、落地。
圖片來源:昆易電子官網
結語:
如李康所言,無論是李康個人還是昆易電子,面對行業的迅速變化選擇順勢而為,進入并深耕于自動駕駛領域。
在智能網聯化變革環境中,面對當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復雜的開發過程,昆易為客戶提供更多可靠、可定制的優秀解決方案。今天,昆易電子以高精度同步、可定制化方案、高度集成、自主研發等優勢作為核心競爭力,其數據回注系統、ADHIL等一系列智駕測試工具已被廣泛運用。
經過10年的發展,昆易逐步建立了涵蓋系統開發、軟件、硬件、算法、測試等智能的完善的研發團隊。未來,昆易將圍繞自動駕駛工具鏈持續投入研發,正如李康等創始人對昆易的愿景:成為擁有自主技術、國際一流的完整工具鏈提供者。
延伸閱讀:
案例解析:汽車行業如何打造杰出客戶體驗?